台師大女足案衍生研究計畫違反《人體研究法》爭議,體育署補助大專或運科機構的運科支援計畫遭全面清查,國立體育大學有教授遭爆料,2017至2023年間的計畫皆未取得個別選手的知情同意書。對此國體大表示,雖是運動檢測,也有舉行事前說明會,但確實未取得個別選手同意書,將深切檢討相關責任,改進審查機制。
導入運科、提升選手訓練品質與運動表現,體育署2017年起推動運科支援計畫,2020年再推運科輔助基層計畫。立委范雲日前公開相關計畫初步調查結果,以運科支援計畫來說,195案裡54.4%是未成年受測,46.2%取得知情同意書,21.5%有送IRB審查。
民進黨立委范雲指出,「不應該有一塊涉及人體研究,而且有這麼多是我們學校裡面的體育相關學生,甚至未成年的人被當成是法外之地。」
國體大教授王翔星近日遭爆,2017到2023執行的運動檢測案只有一件取得知情同意書。
國體大表示,王教授在計畫執行前召開說明會,讓教練、選手及家長明瞭協助內容與執行方式,但未取得個別選手之知情同意書,確實無法完全防範選手未能自由意志參與檢測情事發生,而校內多位子計畫主持人也有同樣情況,為此深表歉意。
國立體育大學校長邱炳坤說:「真的是相當抱歉跟遺憾,用運科導入當然讓教練知道,可是有的選手可能不見得要用啊,這是最大的問題在這邊。」
運科導入訓練,不是拿運動檢測來研究學生,國體大表示,會記取教訓,改進審查機制。而教育部指出,在台師大女足案爆發後,所有運科計畫都已暫停。
教育部次長朱俊彰說明,「計畫需要再啟動的話,一定都要先送IRB(研究倫理委員會),不是每個都需要做到採血,如果他們IRB認定免審,那基本上才可以啟動。」
教育部表示,不管是運科人體研究還是運動檢測,正和衛福討論嚴謹的保障程序,在機制完善前,學校要再啟動計畫一定要送學校IRB,IRB認定免審,通過程序才能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