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營運40年發電逾5700億度 曾發生爐心冷卻功能喪失事故

回顧1960年代經濟發展,國內陸續興建3座核電廠,核三在1984年及1985年正式商轉,使用與核一、核二不同的壓水式反應爐;核三營運過程,也曾發生放射性廢水外洩、失去外電的全黑事件,但發電累計超過5700億度電,它是三座核電廠中,唯一一座在除役停機後,可將燃料棒移出爐心兩部機組。

在恆春海濱拔地而起,興建中的核三廠在1981年1月中完成1號機反應爐吊裝,當時政府掛保證,核電非常安全。

台影新聞資料顯示當時情境,「一層層的護牆使所有放射性產物永遠不會外洩。」

不過真能做到永遠嗎?1993年4月29日核三廠1號機因工作人員疏忽,導致5千加侖放射性廢水排入南灣沙岸,被認定二級違規,當時公視新聞報導,「台電核三廠發生第三類A級緊急事故之後,民眾最關心的莫過於國內的核能安全,是否已經亮起了紅燈。」

2001年3月18日核三更發生台灣核電史上最嚴重的事故,喪失廠外電源長達2小時8分,導致爐心冷卻功能一度喪失。

當時公視新聞播報:「台電解釋當天濃煙密布漆黑一片,而且核三廠內沒有充足的照明設備,花2個小時並不為過。」

核三營運期間異常、違規事件數十件,需注意改進事件也不在少數,不過2部機組40年發電超過5700億度電,如今在野黨設法要讓它繼續運轉,但為何當年執政者不提延役呢?2011年發生日本福島核災,在全球檢討核能聲浪下,同年總統馬英九宣布只留核四,核一二三到期為止。

時任總統馬英九說:「核一、核二、核三這3座核電廠,確定不延役。」

以反核起家的民進黨,在政黨輪替執政後續推非核家園,2019年7月是核三1號機申請延役的最後期限,但當時幾個月前參加廢核遊行的總統蔡英文,已重申「非核減煤」立場。

時任總統蔡英文說,「在非核減煤的目標上,我們要走向非核家園。」

兩位總統4屆任期都沒在法規規定執照到期至少五年前,提出延役申請,在現今批評火力全開用肺發電,並對綠能抱持懷疑的社會氛圍下,藍白立委希望重新擁抱核能,因此提出核管法修法,為核電換照重開大門。

立法院長韓國瑜5月時拍板,「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條文修正通過。」

聯手主導修法,但藍白並無提出核電換照的主動權,若執政黨不提申請何來重啟?藍白再次聯手,促成823核三重啟公投成案,要交由全國公民決定,台電則在公投前一天主動拋出,願先做安檢。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昨(22)日表示,「不管結果怎麼樣,讓台電的安檢能夠繼續往前走。」

核電曾擔負供電與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1985年更創下總發電量占比破半,高達52.4%,而後幾年一路下滑,最後核三2號機獨撐只剩3%占比。核三2部機組除役後,燃料棒皆已退出爐心,不像核一二想重啟,得先設法移走爐心的燃料棒,而執照到期的機組應壽終正寢抑或起死回生,社會仍在拉鋸之中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