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野放水鹿當「獵物」 老虎數量15年成長近5倍

泰國因為土地開發和盜獵猖獗,境內的印度支那虎大量減少,泰國西部1座國家公園內採用野放水鹿的方式,一方面恢復水鹿族群數量,也間接提供老虎獵物;最近15年間,當地的老虎數量成長近5倍。泰國官員指出,野放水鹿能使區域食物鏈變完整,而且只有少數的水鹿會成為老虎獵物,大部分都會繼續繁殖,為保育老虎提供新途徑。

被野放的水鹿一隻接著一隻往森林裡跑去,泰國西部空蘭國家公園一處茂密潮濕的森林裡,工作人員野放20隻水鹿,透過監視器畫面可以看到,水鹿在森林裡悠閒吃草。其實這是一項獵物釋放計畫,已經進行5年,希望能重建當地生態系統,進而達到保育老虎的目的。

泰國野生動植保護部官員丹波表示,「以前老虎和水鹿都從這裡消失,如果一些動物從食物鏈中消失,就會導致地區生態系統不完整,我們認為野放水鹿是一件很好的事。」

受到土地開發和盜獵猖獗的打擊,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的印度支那虎數量大幅減少,最近十幾年期間只在泰國西部以及緬甸東部現蹤;水鹿也同樣被列為易危物種。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跟泰國當局合作,在泰國西部的國家公園野放水鹿,一方面復育水鹿,同時也提供老虎獵物。

世界自然基金會泰國主管普曼尼表示,「野放水鹿目的不僅是作為掠食者的獵物,由於水鹿族群數量較少,我們希望先保護它使其數量增加。」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數據,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全球老虎數量已從10萬隻下降到只剩5500隻;由於棲地喪失,加上人類過度捕獵老虎及其獵物,讓老虎被列為瀕危物種。所幸最近15年間,這裡的老虎數量成長近5倍,從2007年時的約40隻,到2024年已成長179隻到223隻之間。

普曼尼表示,「自從項目啟動以來,我們看到老虎成為這裡的常駐居民,並成功地在這裡繁殖。」

世界自然基金會專案負責人查普曼則指出,「泰國老虎族群的恢復非比尋常,在東南亞來說更是成果非凡,沒有其他東南亞國家有如此的老虎數量成長。」

由於同樣採取保護措施,印度跟尼泊爾等地孟加拉虎數量也都呈現大幅恢復。泰國官員指出,野放水鹿能使區域食物鏈變完整,而且只有少數的水鹿會成為老虎獵物,大部分都會繼續繁殖,為保育老虎提供新途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