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今(23)日對全台8縣市發布高溫燈號,高雄有民眾為了防曬,直接在個人行動器具加裝陽傘跟風扇,遭警方開罰。高溫天候讓戶外工作者面臨的熱危害日益嚴峻,勞動部今日上午舉辦高氣溫作業熱危害預防示範觀摩,並公布新版預防指引,希望從制度面強化職場防護。
民眾騎著個人行動器具,行經高雄三多二路及廣東一街等路段,為了防曬,還在車上加裝陽傘及電扇,但這樣任意改裝並騎上道路的行為已經違法。
高雄市民權派出所副所長吳盈裕表示,「未經核准,擅自變更裝置行為,違反《道交條例》第72條第1項,處300元以上、1200元以下罰鍰,並責令限期安裝或改正。」
民眾改裝個人行動器具,只因高雄的大太陽讓人難以忍受,有機車騎士趁停等紅燈穿上防曬外套,遊客也紛紛湧入冰店吃冰消暑。氣象署23日對高雄、屏東發布高溫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
台北遊客駱先生提及,「電風扇,還有防曬噴霧,還有那種涼感的噴霧,都是很有用的,還有穿無袖上衣。」
不只高屏,雙北、新竹、彰化、台南及花蓮也發布黃色高溫燈號,新北新店屈尺站下午2時測得37.2度高溫。氣候變遷導致極端高溫天候,讓戶外工作者面臨的熱危害日益嚴峻;勞動部上午舉辦高氣溫作業熱危害預防示範觀摩,面對外界關心高溫假,勞動部長洪申翰回應,工作型態不同所曝露及面對的風險程度不同,恐怕難一體適用。
勞動部長洪申翰表示,「一體適用的做法,是不是都適用於所有,全體的勞工,比方說如果是在辦公室工作的職員,其實對曝露的程度比較低,你要他說,今天你一定要放假,其實可能對他來說,也會覺得有點奇怪。」
現場噴水霧、勞工穿著風扇背心降溫,勞動部23日公布熱危害新版預防指引,其中六大修正重點除了擴大適用對象,對外送員等變動或臨時性戶外工作者提供防護建議外。也要求戶外作業熱危害風險屬最高等級者,雇主須提供降溫設備及休息場所;而電塔維修或景觀路樹修剪等特殊工作型態,也要求業者提供防護器具等,以確保勞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