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222萬畢業生步入職場 面臨經濟、就業困難壓力

6月是畢業與升學的季節,中國上週末舉行大專入學考試,1335萬人想擠進高等教育窄門。而更嚴峻的是就業市場,因為大環境不佳,5月份出口下跌消費持續緊縮、美中貿易會談維持脆弱休戰、關稅與晶片緊箍咒還在,都讓中國經濟前景蒙上陰影。今(2025)年中國有破紀錄的1222萬個畢業生踏出校園,但這些社會新鮮人馬上面對15.8%的青年失業率,連碩博士生就業都很困難,壓力很大。

在師長、學弟妹的打氣祝福聲中參加高考,也就是大專高等教育入學考試的學子們,魚貫進入考場,面對人生至今最大的競爭考驗。官方資料顯示,本屆共有1335萬人報考,總錄取率有8、9成,其中大學部錄取率約為32.1%,北大清大等全國39所頂尖大學,錄取率只有1.7%。

考生江同學說:「該做的準備都做了,緊張也沒什麼意義,輕輕鬆鬆考完,愛怎麼樣就怎麼樣。雖然壓力大,但確實已經算是很平等的。」

考生家長王女士表示,「現在這個大環境不需要我們給壓力了,孩子們壓力已經很大。」

為確保考試公正,各地動用科技防弊,考場內外有人臉辨識確認身分,監看可疑行動;當局加強數位設備篩檢,也在考場安裝無線電訊號阻斷器。生成式AI深度探索在考試特定時段封鎖使用,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等科技公司,也暫停聊天機器人的照片識別功能,避免考題外洩。

這場考試攸關莘莘學子的未來,但現在一紙大學文憑已不再是白領高薪、安穩就業的保障。

由於疫後復甦不穩,2022年以來城市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一度衝破20%大關,到今年4月還有15.8%,遠高於5.1%的整體城市失業率。

今年夏天,又有破紀錄的1222萬名大專畢業生將步入社會,比去(2024)年多了43萬人,還要跟去年數百萬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繼續競爭,高學歷與技職人才供需失衡的就業之路,已經不是一個難字了得。

許多人選擇考研究所延後面對難題,過去6年間博士班招生飆升近1倍,累積在學博班生60幾萬人。本屆畢業生15萬人,求職結果兩極,科技理工科系熱門搶手,文科相對冷門。

網路上有訊息指,某一所四川大學今年博士畢業生就業率為零,碩士班就業率不到3成,消息未經證實但凸顯了情況嚴峻。

找不到正職只好先打工,但目前零工經濟從業者超過2億,已經飽和,今年中國十幾個城市的叫車服務已經過度飽和,連公務員鐵飯碗都出現一些裁員潮。

中共國家統計局本週公布今年5月的經濟數據,消費者物價(CPI)跟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雙雙下降。國內消費緊縮,從電動車、電商到咖啡等行業,都爆發割喉的價格戰;5月出口總額,更是比4月大減8289億美元。

這禮拜美中貿易談判,基本敲定稀土與留學生恢復流動,但對中國晶片出口與關稅緊箍咒還在,經濟前景仍有陰霾,新鮮人拚就業,短期內仍然逆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