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環保,環保團體今(21)日展示台灣首支以再生塑膠原料製成的瓶裝茶飲,希望拋磚引玉,吸引業界共同投入來節能減碳。對此環境部強調,將推出資源循環推動法,預計下半年送立法院審查,讓塑料可以不斷循環再生與利用。
生產線上不斷製造出一瓶瓶的瓶裝飲料,特別的是這些瓶子都有添加3成的食品級再生塑膠原料,以減少新塑膠原料的使用,達到從源頭減塑,飲品也已經投入市場。
環保團體21日展示這個台灣首個以再生塑膠原料製成的瓶裝茶飲,也呼籲更多業界共同投入來節能減碳。
主婦聯盟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表示,「我們一直在想,在台灣有沒有機會再去解鎖,讓國人可能沒辦法戒掉寶特瓶之前,有沒有辦法讓我們的寶特瓶料可以再生回收,所以我們就從台灣的本土茶開始著手。」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總經理陳思維指出,「希望能夠當第一個,就是稍稍地告訴業界其實這件事情不難,我們大家都做的到。那其實在源頭減塑跟減碳排的部分,用rPET(再生塑膠原料)都還是有正面的效益的。」
環保團體強調,使用再生塑膠原料相較於生產原生塑膠原料耗費較少的能源,也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企業如果引進不但能展現對永續發展的投入,也能提高品牌聲譽,呼籲政府仿效歐盟將強制寶特瓶需含25%再生原料的作法。
環境部長彭啓明回應,「環境部有做一個鼓勵的規範,我們希望再生的添加的比例可以到30%以上,甚至回收的比例,我們都會有一些鼓勵的措施。但是最重要的是說大家愛護地球的心,如果說我們大家都有這個意識的話,那個回收比例就有機會把他拉高。」
環境部強調,推動減塑、循環經濟有既定時間表,並且將使用再生塑膠原料列為與業界溝通的重點,也將推出資源循環推動法,預計下半年送立法院審查,讓塑料可以不斷循環再生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