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宣布美英達成貿易協定的記者會上,再次提及「晶片產業」,直言著過去幾任總統的錯誤決策,導致晶片產業「被偷走」,大部分轉移到台灣。
美國總統川普說:「沒關係,想搬去台灣很好,但想再把晶片賣回美國的話,我們要收50%到100%關稅,那他們根本不會離開,但當時坐在白宮的人不懂,很遺憾,但這些企業會回來,因為我現在這麼說了,雖然大概晚了40年。」
談話也被解讀為,川普的半導體關稅可能就落在此區間。經濟部長郭智輝9日下午出席2025年生策會年會,面對新關稅衝擊,郭智輝喊話產業界布局全球,「別以台灣市場為目標」,而台灣科技可以和美國互補。
經濟部長郭智輝指出,「我們跟美國的科技是完全互補的,所以美國在未來,他要讓美國的製造業更加偉大,我個人準備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沒有台灣是不行的,供應鏈以大帶小,帶領台商在全球開拓版圖。」
而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將於10日率團訪美,出席於在華府主辦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代表團涵蓋5大信賴產業,將與美國企業與公協會交流。另外,對於半導體關稅仍未完全明朗,產業界也密切觀察市場下半年需求情況。
宏碁董事長陳俊聖表示,「我們現在比較擔憂的是,全世界對不確定而造成資本市場的影響,造成消費者信心衝擊的影響,這個比較不可控,這個是接下來我們要小心觀察的。」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認為,「美國亟欲將整個半導體相關重要的供應鏈,拉回到美國來製造,預計晶片關稅的課徵,它的稅額一定不會是偏低的。」
專家分析,半導體關稅將影響業者布局,轉移產地投資美國是「早晚的問題」。
而台股在9日開高走高,外資連6買,加權指數終場大漲371點,收在20915點,但分析師觀察成交量不大,市場仍呈現觀望;匯市部分,台幣貶值0.5元,收在30.308元,短線穩守3字頭,不過5月至今升值幅度5.6%,仍是亞幣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