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病人善終決定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實施已5年,但僅有10.3萬多人完成簽署,簽署率約0.45%。朝野立委認為數千元諮商費用為成效不彰的主因,因此提出多個版本修法。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從5月1日起健保擴大新增兩類預立醫療諮商費給付,預估有180萬人受惠。
為了尊重病人自主善終,我國於2019年施行《病人自主權利法》,也是亞洲第一部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法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簡稱ACP,病人有權決定人生最後的醫療處置。
不過《病主法》上路5年只有10.3萬多人完成簽署,簽署率約0.45%,朝野立委批評成效不彰原因,除了諮商費每人需2000到3500元,有些病人簽署後家屬不認同,也常衍生醫療糾紛。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質詢,「病人的決定,家屬事實上是不認同而跟醫生發生爭執的事件,尤其現在安寧療護發生率更高,所以衛福部如何支持醫生貫徹病人的決定做醫療?」
衛福部長邱泰源回應,「我們醫療人員,我們政府必須要幫他,去正視他,讓他能夠好好的過完末期。」
衛福部表示,為鼓勵民眾及早規劃末期醫療照護,健保署從今(2025)年5月1日起,擴大新增65歲以上重大傷病患者及大家醫計畫之65歲以上多重慢性病患者,以後預立醫療諮商費決定不再僅限住院,放寬門診也可給付,預估約有180萬人受惠。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回應,「原本衛福部是有打算2026年是要全民免費(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那當時你們這樣的一個目標跟方向,現在對於整體的推動是很好的方向,但是後來為什麼又縮回來了?」
邱泰源回應,「健保的財源有限,什麼才是排比較重要的,大家可以來討論。」
朝野立法院黨團1日提出多個版本修改《病主法》,包括希望放寬ACP經費、ACP執行場域不能僅限醫療院所,應納入長照機構等。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強調願意以開放態度,持續跟外界溝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