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教公民快20年,三年級教到中國政治與區域和平,黃益中總從蘇維埃制帶入全國人大制度,解釋運作規則,何謂黨大於國。
高中公民老師黃益中說:「什麼是以黨領政、什麼是黨大於國、黨指揮槍,這個距離我們最近的國家,是14億人口擺在旁邊。其實它怎麼運作,其實說真的,我們學生大概只聽過習近平。」
黃益中說課本內容有限,必須補充大量資料,學生也能對中國政經發展與區域和平和台海影響更了解。對教育部宣布編國家教材識讀中國威脅,他說一定會參考,而國教署17日在政院會後記者會強調沒有強制性。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說:「會讓大家去了解,你是不是用很客觀的角度去做處理國家認同的部分、是不是在這裡面去做融入。如果說OK的話,我覺得老師本來就可以自由去採用。」
國家要編補充教材,國教院16日則和書商座談,以學生應理解的歷史事實、時空脈絡與當代詮釋為考量達成共識,建議教科用書呈現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中英文史料內容,在書寫上按原文摘述,言明在文本中並未提及中華民國或台灣等字句。
以及除了開羅會議,加入舊金山和約及中日和約等,內容可說明日本放棄對台灣、澎湖、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
高中公民老師黃益中說:「這個2758號決議文,只處理中國代表權的問題。所以這件事情其實我們在課堂上,本來就很清楚的跟同學解釋。現在教育部、國教院做這個決策,可能只是擔心,如果這個脈絡你沒有把它很清楚的話,我們會不會片面落入對岸的政治語言陷阱,就是說你還正在以為2758號等於一個中國原則。」
黃益中認為,不同版本教科書對2758號決議文的說明與重點不一,呈現事實文件沒問題,但老師要解說歷史背景與知識,至於台灣跟中國的關聯性,交由學生思辨。
全教總則認為,中立看待歷史事實的呈現,但是否確實影響價值判斷,引來政治目的批判,也是教育部要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