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可能嚴重衝擊台灣中、小企業及勞工,基北北桃4位市長今(9)日合體商討對策,另外也有學者建議,除了要與美國談判外,長期作法應該採取策略,包括分散美國以外的市場,也要開拓簽訂FTA。
基北北桃4位市長合體,透過「基北北桃合作交流平臺」,舉行會議。經過40分鐘的閉門討論,達成共識,共同提出共享產業與勞動監測資訊、建立跨區就業服務平臺、推動物價及經濟監控機制、輪流舉辦美國商品採購會等方案。
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我們4市的共識,就是團結是目前唯一的正道,地方跟中央團結攜手 共同面對困難,所以我們4個市長也都在過去一段時間,積極地親自聆聽在第一線產業、中小企業以及勞工朋友所面臨到的各項問題。」
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我們對外要一致的,台灣去跟美國在談判、協調的機制上、應變上,我們會全力支持,讓國人的凝聚力展現對外的一致性。」
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台灣跟美方談判零關稅,要避免國內產業受到波及,也指中央的880億特別條例遠遠不夠,重申超徵的5283億元稅收,可以協助產業紓困與轉型;至於是否要加大對美採購,前行政院長陳冲認為,這不是好的談判技巧。
前行政院長陳冲認為,「一開始跟人家講我增加採購,其實人家就曉得你沒牌了。我覺得那不是一個談判上很高明的技巧。我覺得分散市場是對的,而且分散到美國以外的市場,當然也包括大陸。」
東吳大學商學院教授朱雲鵬則說,「會影響川普決策要不要改變整個方針,最後的決定,是1年多以後的美國期中選舉。」
學者認為,台灣長期策略,除了需要簽更多基本款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必須分散市場,將出口分散到美國以外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