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峇里島在疫情後旅遊業復甦,去(2023)年迎回500萬名國際觀光客,但就在同時,每年多達30萬公噸的塑膠垃圾也跟著回來了。當地主要的垃圾掩埋場就快要不堪負荷,年底前可能關閉。
夢幻沙灘、絕美夕陽,撐過疫情的印尼峇里島,這2年人潮大量回流,去(2023)年國際觀光客人數更超過500萬人。只是遊客回來了,塑膠垃圾也丟得到處都是。
印尼峇里島民眾說道,「這裡有很多塑膠要撿,這條街區很多人。」
民眾沿街撿拾塑膠,一天就撿了6公斤。他們把塑膠送到環保組織秤重後,會在手機APP轉換成塑膠信用額,得到一筆小收入。
印尼峇里島民眾說:「感謝這項計畫,當塑膠價格較低時,這能幫助像我這樣的窮人,這非常重要,我相當感激。」
鼓勵民眾撿拾塑膠換取收入,就是想減少島上的塑膠垃圾。一名定居印尼的法國環保人士,在鄰近的吉利群島設立回收中心處理廢棄塑膠。但她也表示,光靠回收是不夠的。
吉利生態珊瑚礁保護組織哈蓓認為,「遊客必須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白色沙灘、碧綠海水這些都很吸引人,但陰暗的一面就在回收場。」
峇里島目前每年產生30萬噸塑膠垃圾,如果不回收,這些垃圾不是送到掩埋場,就是流入海洋,造成汙染。
而當地政府表示,當地的主要掩埋場已堆放過多垃圾,若持續下去,今年年底前就會因無法負荷而關閉。峇里島政府已在2018年頒布一次性塑膠禁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袋、塑膠吸管和保麗龍,不過其他的塑膠製品仍未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