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生活」臺灣建築展覽 呈現戰後文化變遷

建築和咱的生活有真密切的關係,對建築物的形也通看著生活、社會、文化、和歷史的痕跡。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展覽,整理出臺灣二戰了後咱的建築風格是安怎發展的。(此則新聞標題、導言、內文皆為臺語文。)

紅色的柱仔佮金色的厝瓦,踮咧基隆河邊的圓山大飯店,起佇1973年,有真明顯的中國建築風格;隔一條基隆河的臺北市立美術館,起佇1983年,雖然設計的時予國民政府要求愛「復興中華文化」,但是設計者共中華文化抽象化,融入這棟白色、特殊的建築。比並之下,通看出無仝時代的建築審美觀。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研究策劃王俊雄,「這段時間是臺灣真矛盾的時代,有威權體制,也有真快速的經濟發展,所以咱其實是佇,真濟種力量當中、閬縫當中,發展出咱摩登的生活。」

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彼時台灣接受美國援助,親像起佇1963年的台大農業陳列館,就有美國現代主義的影;紲落來國民政府積極推捒親像圓山大飯店、這款「發揚中華文化」的建築;尾手接近現代,台灣經濟快速發展,吸收歐美各地的思想,加上台灣文化,開始有北美館這款在地現代化建築。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人的生活佮建築,是非常密切的關係,但是咱定定只有關心建築的實用性,抑是伊的外觀的造型爾爾,煞無注重建築,參人、生活、社會、文化,甚至歷史有非常密切的聯結。」

北美館對2021年開始,邀請全台各地的建築相關專家,整理台灣二戰了後的建築風格發展過程,拜六開始舉辦展覽。北美館表示,真濟民眾對其他國家的建築有興趣,對台灣本土的建築文化故事煞無看重,望透過這擺展覽,予大眾了解台灣本土建築、參文化歷史之間的關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