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笛子聲,台上的能劇演員開始排練起劇本,但仔細一看,舞台上的演員幾乎清一色都是女性。
日本獨有的「能劇」是佩戴面具演出的1種古典歌舞劇,文化歷史可以追溯的西元8世紀。
跟歌舞伎不同的是,能劇的舞台自古以來並沒有限制演員性別,但能劇發展史上,在1603年到1868年間受到江戶時代幕府將軍贊助,能劇文化發展越來越繁榮,也因為當時的政府規定,女性被禁止登上舞台。
儘管19世紀末解除了這項禁令,女性演員依舊非常罕見,多數都是以父親傳承給兒子的方式,將能劇文化一代一代延續下去,也讓女性演員站上舞台的機會少之又少。
能劇演員柏崎真由子說:「能劇演出必須要不斷站上舞台累積經驗,才能漸漸變得專業,但女性演員幾乎很少有這樣機會,因此產生演出技巧的落差,這是1種惡性循環。」
根據「專業能樂表演者協會」的名單上來看,在整體1039名演員跟音樂家中,女性成員只有15%,但在女力發展下,能劇演員柏崎真由子開始思考以女性為主來發展能劇文化。
柏崎真由子表示,「我們在思考女性能樂師的未來,感覺也到了必須為她們創造未來的年代了,雖然不知道觀眾的反應是什麼,但總之就決定先踏出第一步試試。」
在導師金春康明討論並鼓勵下,柏崎真由子開始籌畫以女性演員跟音樂家的演出,並挑選能劇知名的戲碼《道成寺》,描述1名受騙的女性心生怨念,進行復仇的戲碼,作為挑戰的第1部戲,而這樣的挑戰也深受觀眾好評。
能劇觀眾神田弘子說道,「身為1名女子,我對此感到很開心,金春派流是首次做這種挑戰,雖然是很小的能劇流派,但卻勇於嘗試挑戰,所以今天也是抱著期待的心情來看。」
能劇觀眾家田和明認為,「現在演出能劇的演員中,女性演員人數正在增加,因此女性演員能擔綱演出像《道成寺》這麼重要且沉重的戲碼,真的很值得慶賀。」
不過歷來能劇中的配角與旁白,一向都由男性擔任,因此這次的演出,依舊也有少數幾名男性演員參與,而這也是能劇歷史上罕見有這麼多能劇女性演員跟音樂家,首次同台同戲碼演出。
目前能劇文化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但要突破能劇演員的性別差異的挑戰,現在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