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日本廠進度超車美國廠 專家:政府資金補貼快速到位

台積電3年前對外宣布要展開海外布局設廠,不過日本熊本廠建廠進度和效率都超車美國廠。熊本一廠預計2月24日舉行開幕儀式,年底開始量產,二廠則在今(2024)年底開始興建。一廠和二廠的製程將從40奈米到6奈米,預期可滿足當地汽車業對車用晶片的需求。專家分析建廠速度超乎預期,主要是日本政府資金補貼快速到位,加上當地工作文化影響,成為超車美廠關鍵。

台積電日本熊本一廠將在24日開幕,成為台積電海外布局成功的第一站,遠遠贏過美國廠的建廠進度。就連台積電熊本二廠,也即將在今(2024)年底開始動工,外界預期日本廠建廠進度,可望持續超越美國廠和德國廠。

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研究顧問柴煥欣表示,「資金到位的援助、沒有工會的阻撓,甚至是日本在建築工人品質也相當的優異,所以台積電熊本廠的進度自然會超乎預期。」

從製程別來看,熊本一廠將投入40、22、28、16和12奈米,二廠推進到6和7奈米,一廠將從今年底量產,二廠則在年底開始興建,預估一廠加二廠整體月產能會超過10萬片,總投資金額將超過200億美元。

專家預期,有鑑於一廠和二廠的順利建廠,未來台積電不排除持續在日本擴建三廠或四廠,打造先進的3奈米製程。

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指出,「台積電在日本設廠的優點,當然勞工的工作態度是最重要的,先進製程設備、材料這個部分是占有優勢,但是日本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的地震比較多,這確實也是一個風險。」

專家認為台積電到日本設廠,除了分散地緣政治風險,也能吸引當地車用晶片訂單。

其實,前進日本的台灣晶圓代工廠不只台積電,聯電過去也曾收購富士通半導體旗下在日本三重縣的12吋晶圓廠成立USJC公司,成功卡位日本晶圓代工市場。力積電則在去(2023)年和日本SBI控股株式會社在宮城縣蓋12吋晶圓代工廠,預計量產28到55奈米,目標是月產能4萬片。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日本目前政府借助本身在材料跟設備的強項,甚至是在車用半導體或是光學元件、第三類半導體等等的競爭優勢,來吸引台灣上中下游的供應鏈,持續地往日本來進行布局。」

觀察去(2023)年台積電營收高達693億美元,遠高於競爭對手英特爾和三星,拿下全球半導體營收冠軍。走向全球布局的台積電,未來能否再創下半導體領先地位,勢必成為關注焦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