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第7屆的「看見家鄉.永續豐年」計畫,由專業導演和青年前往全台各地學校,教導學生拍攝記錄片。學生都是從零開始、學習寫腳本、用相機和空拍機記錄家鄉文化。今年有7個基地學校、6個回流團隊,帶來13部作品,呈現孩子們眼中的故鄉特色。
東引國中小的學生耗費2、3個月時間,跟著漁夫搭船出海,甚至是使用空拍機拍攝,記錄東引漁夫的職涯與生活點滴。
連江縣東引國中小學生鄭欣惠表示,「做漁業的人越來越少,黃魚也就是逐漸沒有了,所以想要讓大家珍惜。在船上特別的晃,所以我們要非常控制那個相機。」
青年人口外移,雲林的農村女性很可能需要同時承擔家庭和農務重擔。雲林元長的新生國小團隊,以女性個案為出發,討論農村女性的生命樣態。
雲林縣元長鄉新生國小學生吳羽沛說道,「在農田裡面工作的通常都是女性,一些阿公阿嬤,或者是一些阿姨,然後有一些他們不僅要工作,還要帶著小孩。」
雲林縣元長鄉新生國小學生謝瑋宬也提及,「我們很早就在學習如何用單眼相機,和拍攝角度的學習。」
台灣看見家鄉推廣教育協會理事長蒲彥光表示,「這個舞台是給所有的小朋友,我們希望帶著小朋友來看到、接軌全世界其他兒童所關心的議題,有沒有可能帶著小朋友來說故事?說說他們的故事、還有家鄉的故事。」
「看見台灣.永續豐年」公益計畫邁入第7屆,來自全台各校的學生團隊,從零開始,學習拍攝、寫腳本、剪影片,還能操作空拍機,要利用他們的視角,把家鄉的精彩故事,呈現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