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遠洋漁船數量排名全球第二,過去漁船探魚需靠人工駕直升機,以目測及經驗去判斷魚況,不僅準確性較低,也有人員安全疑慮。經濟部結合工研院等單位,公開全球首創的無人機隊探魚技術,要將AIoT技術應用於遠洋漁業,希望不僅提高精準度及安全性,也能大幅提升漁船漁獲量。
同時擁有定翼及旋翼的無人機緩緩升空、飛去,透過螢幕便可遠端探勘魚群。
台灣遠洋漁船數量排名全球第二,過去探魚須依賴人工駕直升機以目視及經驗判斷;不僅準確性較低,也有人員安全疑慮。
經濟部25日公開全球首創的無人機隊探魚技術,將AIoT技術應用於遠洋漁業。
無人機魚況探勘技術已在馬紹爾群島進行實證,可同時派遣4架無人機探魚,運用獨創的高效能一體化無人機天線技術,達成60公里以上的遠距通訊。
經濟部技術處長邱求慧說明,「它可以運用AIoT這樣的技術,去判讀說哪裡有魚群,然後趕快通知船長可以去捕撈。這個技術的魚群判斷準確性高達80%。」
儘管業者有些擔心無人機能否抵抗海上變化莫測的風浪,但也肯定它將能節省相關能源及人力。
穩發漁業董事長暨高雄區漁業理事長謝龍隱表示,「假如有無人機的幫忙,第一個就是節省能源還有人力,再來也會替母船帶來一些抓魚的資訊。」
透過無人機結合遠洋漁業AIoT加值系統,可望提升漁獲量,經濟部25、26日在高雄的亞灣新創大南方會展,公開包含無人機等30項創新科技成果,除了鏈結在地的遠洋漁業技術,也關注淨零科技解方等,希望以科技推升南台灣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