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今(2023)年7月頒布寵物殯葬相關規範,將使用土地項目、區域以及焚化爐等設施訂出更嚴謹規定,為了輔導業者合法,花蓮縣府今(3)日招開說明會,但有業者感嘆法令太過嚴苛,寵物殯葬將無法生存。
現代人幾乎都將毛小孩的身後事交給寵物殯葬業者處理,但為了有效管理相關行業,農業部今年7月11日頒布了《非都市土地申請變更為寵物生命紀念設施使用興辦事業計畫審查作業要點》。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技士陳柏廷說明,「我們在什麼樣的用地可以做容許使用,殯葬用地可以做寵物骨灰撒葬區,所以它只能做骨灰撒葬,沒有辦法做納骨或焚化。」
新的管理規定主要針對土地項目使用,與相關設施規範做出嚴格規定,花蓮寵物殯葬業者認為土地項目是否符合不該溯及既往,且園區內如果不能設置焚化爐,動物遺體又該往哪去。
花蓮寵物殯葬業者認為,「政府也鼓勵大家養狗養貓,去領養什麼的。但是死亡之後卻只能由清潔隊來做處理,我覺得這樣對飼主還有寵物都不是很尊重,我們會想做這行業就是因為有這需求。」
根據寵物殯葬業者的統計,花蓮目前每個月約有200多隻犬貓送火化,燒完的骨灰大多為民眾自行帶回處理或是委託放置靈骨塔,特定區域植葬較少,希望政策能考量每個縣市的不同需求。
花蓮縣議員張美慧表示,「畢竟業者已經在營業了,是不是先有一些輔導期,或是業者可以籌組,譬如說一個聯盟或是一起合作,來符合法令規範。」
縣府強調,近年來也催生了《花蓮動物保護自治條例》訂出有關設置寵物殯葬專區等建議,希望在議會臨時大會中通過審查,將函送中央核定,希望朝動物友善城市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