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衛生局在一般賣場、市場等地,抽驗30件市售食品,結果檢出1件國產花生粉黃麴毒素超標。醫師表示,台灣高溫溼熱的天氣,適合黃麴黴菌生長,如果保存不當,就容易產生黃麴毒素,若吃過量,容易導致急性肝衰竭或肝功能異常。
炎炎夏日,吃冰消暑氣是許多人的最愛,有鑑於高雄近期發生冰店食物中毒事件,台北市衛生局也針對31件市售冰品進行環氧乙烷檢驗,結果為全數合格,不過在抽驗30件市售食品中,檢出1件國產花生粉黃麴毒素超標。
台北市衛生局衛生稽查科長李慧芝說明,「抽檢的產品總共有30件,包含了花生製品、穀類、辛香料、玉米製品、米製品、麵製品等,我們檢驗了產品中的黃麴毒素,其中有1件花生粉有檢出黃麴毒素,含量超過了標準值。」
台灣高溫濕熱的天氣,適合黃麴黴菌生長,如果花生、玉米、小麥及堅果類作物保存不當,就容易遭到黴菌入侵污染,產生黃麴毒素。
醫生提醒,不論花生粉或花生醬,開封後一定要放冰箱冷藏保存,否則吃過量的黃麴毒素,容易導致急性肝衰竭、肝功能異常。
毒物科醫師顏宗海指出,「像這種黃麴毒素長期吃下肚,它會影響肝臟功能,另外黃麴毒素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公告為一級致癌物,長久的話會增加肝癌的風險。」
本次抽驗結果不合格率為3.3%,衛生局已經要求販售業者限期改正,如果屆期不改正,可處3萬到300萬元罰鍰,並且移請產品來源地所處的雲林縣衛生局,追查業者是在製作過程或是保存方式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