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國際記者張瀚報導,「橫跨美國西南4個州的邊界,面積大約是台灣2倍大的莫哈維沙漠,雖然看不見黃沙滾滾,卻滿是礫石與奇形怪狀的植物,一片荒蕪。但對於地球的生態平衡,卻有一定的作用。」
沙漠與荒漠佔全球陸地四分之一,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沙漠生態其實悄悄吸收並封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想固碳抗暖化,沙漠的生態保育不可忽略。
莫哈維沙漠土地信託行政總監Kelly Herbinson說明,「沙漠具有重要吸存固化碳的功用,加州沙漠吸存全州10%的碳,對於調節氣候扮演重要角色。」
環保組織MDLT「莫哈維沙漠土地信託」6年多前開始建立種子庫,這裡專攻較少人關注的沙漠原生植物種子。
MDLT植物保育總監Madena Asbell指出,「目前我們收集了700多個植物種子標本,歸屬於200多個單獨的物種,這些物種約佔莫哈維沙漠植物種群的10%。」
在現場工作人員帶領義工,一步步將辛苦採集回來的沙漠植物種子分離出來。
種子庫義工 Danielle Segura提及,「種子是我們拯救環境最需要的,它也是生態環境的一部分,所以我認為我帶來很正面的影響。」
最後通過檢驗,才能將種子送入儲存。由於成果豐碩,這座「莫哈維沙漠種子庫」最近獲得加州320萬美元,相當於台幣1億元的撥款,再加上一筆鉅額的匿名捐款,將逐步擴大規模。
Kelly Herbinson表示,「未來設施包括實驗室,一個巨型、人可走入的種子冷藏冷凍室,還有義工工作空間,協助我們處理並進行種子分類。」
沙漠植物在困難環境中存活,具有奇特的適應能力,沙漠中一些絲蘭屬植物可存活上百年,壽命幾百年到上千年的也不在少數。
保存更多沙漠原生植物的種子,有助科學家從中探索與適應能力有關的基因資訊。
Madena Asbell提及,「沙漠植物非常奇特,因為它們可以適應極端狀況,像是極熱、極冷與極端乾旱,所以它們有獨特的適應力。」
一旦地球繼續暖化下去,其他所謂「末日種子庫」現存所有糧食作物種子,屆時未必種得出東西,這時探索沙漠植物適應力的基因資訊,就變得非常重要。
張瀚報導,「有農業諾亞方舟之稱的挪威斯瓦巴爾種子庫,當初也不過獲得600萬美元經費起家。現在這座專門收集沙漠原生植物的種子庫,在獲得新的經費援助之下,會有一個怎樣的未來,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