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和平指數本週在倫敦發表2023年最新報告,因區域與全球衝突加劇,全球和平程度第9年持續惡化。最新報告中,更是罕見地以一整個章節聚焦台海衝突,報告中提出假設,如果中國以軍事封鎖台灣,最保守估計第一年全世界就將面臨2.7兆美元的經濟損失,幾乎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損失的兩倍之多。
公視國際記者洪雅芳:「一旦中國封鎖台灣,全世界必須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我們今天專訪全球和平指數的創辦人,為我們解析,這份報告為全世界帶來什麼樣的警訊。」
全球和平指數最新報告指出,2022年是21世紀以來最不和平的一年,近25萬人死於衝突,以衣索比亞和烏克蘭最嚴重。上一個最多衝突造成死亡的年代是1994年,盧安達的種族滅絕事件。
智庫提出嚴正的警訊,全球正走向一個更危險的世代,如現相對和平排名33的台灣,一旦遭到中國攻擊,全世界將共同面對毀滅性的經濟損失。
全球和平指數創辦人基利亞指出,「我們沒有導入百分之百成功的封鎖,我們的研究中,套用40%成功率的封鎖場景,這組數據已揭示,全球的經濟成本超過了2.7兆美元,約佔全球GDP的3%,這只是第一年,這已是全球金融危機造成損失的兩倍。」
最保守的攻台劇本和損失估算下,代價已經是全球的經濟衰退。各國GDP將嚴重下修,全球下降3%,台灣最嚴重下降40%;中國7%;而美國的整體經濟損失數額最大,超過2000億美元、佔1%。
基利亞表示,「我認為世界領導人,中國、俄羅斯、歐洲和美國,正意識到衝突的巨大成本和贏得現代戰爭的困難,尤其是違反當地人民意願時,同時他們又配備精良。」
智庫假設的戰爭場景是,中國使用海軍艦艇阻止貨物、人員和軍事裝備進出台灣,以封鎖向台灣施壓,迫使接受統一條件。而封鎖一旦發生,在西方制裁還沒有實施之前,海上的運輸成本和貿易保險就會立刻提高, 全球的貿易融資下降,屆時損失已經相當巨大。隨之而來的全球投資和消費驟降、金融市場波動和半導體的產能崩跌,將成為席捲全世界的經濟海嘯。
公視國際記者洪雅芳:「最後的一個問題,請給渴望和平的台灣民眾一些忠告。」
基利亞說,「我會專注在向世界傳播,和平對經濟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