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洋生物復育工作,又有好消息。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在蟹卵孵化後,經過一個月變態期照顧,成功繁殖綿蟹,是台灣人工繁殖的首例。
民眾仔細看著水族箱裡面,如果不注意,很難注意到水族箱內,除了有綿蟹爸媽外,其實還有一隻很小隻的綿蟹寶寶,而且牠還是台灣人工繁殖的首例。
民眾說:「牠們生了很多,但是牠們就一隻成功長大,很厲害。」
民眾表示,「想說應該不是下面那一隻綿蟹生的吧。知道之後才知道,牠的小時候長這樣子很可愛。」
國立海科館的研究人員,去(2022)年底在蟹卵孵化後,經過1個月變態期的照顧,終於成功繁殖綿蟹。特別的是,不到一個1元硬幣大小的小綿蟹,身上會背著海綿來做偽裝,很能負重。
國立海科館助理研究員蓋玉軒說明,「因為牠剛好背了一個海綿,所以牠的大小,看起來比較大隻,但其實牠身體非常的小。也等於說牠一個月大,就可以直接背東西。牠背東西也只是希望說 ,有一個東西在背面可以讓牠偽裝成一個小石頭,或是小砂子。」
海科館強調,這是台灣人工繁殖的首例,未來將改良育苗方式,來提高育成率,為保育工作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