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腸鏡檢查有新的發展,台大病院、國泰病院和業者合作,成功做出一套大腸鏡即時AI偵測系統,也通過認證許可,這套新的系統,會當提升大腸鏡檢查效能,準確率也有95%。
只要透過這個新型「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系統,就能把可疑的瘜肉、用螢光方格標示出來,也會有聲音警示,讓醫師進一步判讀是否為病灶,比現行內視鏡檢查、僅用肉眼觀察、更為精準。
國泰醫院院長 李發焜表示:「腸胃科醫生大概做到7、8台,他可能就感覺到有點累了,可是他如果一天做到10幾台20台,相信在他眼睛已經很疲勞的情況下,說不定有些病灶他可能就漏掉了,就沒有去看到,這時候有這個AI來就對我們幫助很大。」
為及早發現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台大醫院和國泰醫院、兩院共同和科技業者合作,花了五年時間,收集超過3千位病患、超過40萬張影像資料,提供人工智慧訓練,當中不乏偵測到高難度、且高風險的非隆起型腺瘤,準確度高達95%。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邱瀚模表示:「這裡面的資料不乏一些我們找到一些非常不容易找到,但是有高惡性度或甚至已經顯微鏡下,切下來顯微鏡下已經有細胞,有一些高度異型即將變成癌症。」
大腸癌已連續14年、蟬聯國人十大新發生癌症第一名,研究團隊表示,未來將擴大和其他醫院合作,進行跨院區更大型臨床前瞻計畫,運用AI影像大數據資料,提升大腸鏡的鏡檢品質,同時也減輕臨床醫師負擔,讓民眾遠離大腸癌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