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調所再發現3條活動斷層 全台增至36條

中央地質調查所公布新增3條斷層,分別位於南投、台南和高雄。目前依據地調所公告,全台已有36條活動斷層;學者則呼籲,台灣還很多斷層,應加速進行調查。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根據最新調查資料,更新全台活動斷層資訊,新增包括10萬年內有活動紀錄的兩條第二類斷層,分別為位在南投集集以北攔河堰的初鄉斷層,以及台南玉井附近的口宵里斷層。另外也新增一條第一類斷層,為一萬年內有活動紀錄的車瓜林斷層,位在高雄橋頭。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調查所代所長王詠絢說明,「我們公布這個最主要目的,還是建議附近如果有一些建設的話,那麼就是強化你的基礎工程,然後提高耐震係數。」

車瓜林斷層因鄰近高鐵路線,附近又有高雄市重點發展的橋頭科學園區,備受關注。地調所表示,公布資訊可以讓相關區域加強建築的耐震係數,學者則分析,車瓜林斷層是每年都在移動的「潛移斷層」,若是廠房跨過斷層,不出4、5年就會有龜裂可能。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指出,「目前他劃設裡面的車瓜林斷層,就是經過橋頭科學園區,那所以他在這將來科學園區裡面廠房各方面配置上來講,他就必須要依照這個活動斷層,劃設完了之後他去做調整。」

學者認為,斷層與地震風險有高度正相關,雖然地震無法預測,仍可以透過國土規劃避免斷層帶上產生危害。例如正在規劃中的高鐵宜蘭行經路段,就跨越宜蘭礁溪與濁水斷層,這些科學界已有研究的斷層,卻還未列入地調所資料,呼籲政府部門加快腳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