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嬌生疫苗利大於弊 美國專家會議決議恢復施打

美國日前因為有多名女性施打「嬌生疫苗」後,出現嚴重血栓情況,遭到當局建議暫停施打。美國CDC疾病管制預防中心,在當地23日召開專家會議,認定嬌生疫苗的血栓狀況非常罕見,施打的好處多於風險,在審議結果10票贊成,對4票反對後,決定恢復施打。

美國CDC(疾病管制預防中心),跟FDA(食品暨藥物管理局)這個月13日通報,施打嬌生疫苗的18歲到48歲女性中,有多人出現血栓跟血小板偏低的副作用,其中有3人死亡,7人還在住院,建議暫停施打,之後就陸續有超過10個州,停止注射嬌生疫苗。當地23日,CDC召開專家會議,研討將近800萬接受疫苗的人當中,出現個案約15例,認定出現血栓狀況「非常罕見」。

美國FDA代理局長伍考克說:「我們對所有可用的數據進行徹底審查後,FDA和CDC得出了結論,認為發生這種所謂的血栓形成,跟血小板減少的綜合病症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是我們對疫苗相關的潛在風險調查,將依舊繼續進行。」

專家表示,嬌生疫苗的好處多於風險,認為可以恢復施打,但建議FDA加註警告標示,告知50歲以下的女性,說明接種疫苗後,可能造成異常血栓,和血小板低落,提醒民眾也能選擇其他疫苗注射。最後專家以10票贊成,對上4票反對、1票棄權,支持政府恢復施打。

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320萬人,因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在疫苗的獲取上,儘管有已經建立一年的COVAX平台,協助貧窮各國獲取疫苗,全球依舊有分配不均的情況。像是智利,當地23日才收到第一批AZ疫苗,對此,法國總統馬克宏,也表態已經用行動響應。

法國總統馬克宏說:「這就是為什麼我今天宣布,法國剛剛透過COVAX發送了第一劑疫苗,這些AZ疫苗,目前正在按照COVAX的公平分配機制,透過飛機運送到西非。」

而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賽,則是敦促比較富裕的國家,分享多餘的疫苗,用以幫助低收入國家的醫療人員,接種疫苗。目前,COVAX平台已經運送4050萬劑疫苗,到118個國家、地區,期盼能在今年年底,配送達到20億劑疫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