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創傷 鯊齒下倖存者組「齒痕俱樂部」

名字有點特別的「齒痕俱樂部」,主要成員是曾經遭受鯊魚攻擊,並且幸運存活下來的人,他們每年至少聚會一次,或是透過社群媒體彼此鼓勵打氣、走出傷痛。

清澈的海邊,時不時有喜愛衝浪的民眾,下水遊玩。但這些美景,對於曾經遭受到鯊魚攻擊的人來說,可能不是那麼美好。

齒痕俱樂部創始人皮爾遜說道:「對澳洲來說 2020年是難熬的一年,尤其是對於我們團體的人來說,很難熬,每次(發生鯊魚)攻擊,都會使你想起(被鯊魚)攻擊,不只這樣,特別是當有人死亡時。」


今年58歲的「皮爾遜」,10年前在澳洲東部海岸衝浪時,遭到「低鰭真鯊」的攻擊,左手被撕咬到見骨,幾乎讓他因此喪命。

齒痕俱樂部創始人皮爾遜描述:「當時鯊魚下顎卡在衝浪板上,當牠穿出水面時,牠的鼻子把我的頭打到了側面,但是我的左臂在向前划,牠的上顎就夾在我的手臂上,並將手困在衝浪板的另一邊。」

身長3公尺的鯊魚,將皮爾遜拖向接近海底時,才放開他,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被鯊魚攻擊到見骨了,然後被朋友救上岸。他被送醫治療,在醫院中遇到前幾天也被鯊魚攻擊的泳客麗莎,才明白這種心理傷害,只有受過同樣攻擊的人才明白,有的人能走出,有些人卻因為媒體、親友的過份關心,反而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皮爾遜因此決定成立「齒痕俱樂部」,讓同樣被鯊魚攻擊的倖存者,或犧牲者的家屬加入,協助彼此走出創傷,擺脫被鯊魚攻擊的惡夢。

犧牲者父親凱文楊說:「那3個傢伙,我會說是3個男孩,因為當時他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試圖把我兒子帶進來(小船內),沒有他(出櫪) 至少要多划20分鐘,這等於是多划20到25分鐘的水,拖了一個對你沒有幫助的人,他們每人都付出了不一樣的代價,特別是其中一位很久都不衝浪了。」

加入齒痕俱樂部的第一條規定,就是與皮爾遜談話。他將全球將近400名成員串聯起來,透過互相支持,每年至少聚會一次,來擺脫撕咬創傷。身為創始人的皮爾遜,還因此,每晚都需要陪伴一名倖存者說話,撫平受到的驚嚇。現在除了遭鯊魚攻擊,齒痕俱樂部也讓被惡犬、鱷魚或河馬攻擊的倖存者加入,互相聯繫。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