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政府農業局這六年來開辦「型農培訓班」,針對農二代、農三代的年輕人,加強品牌行銷和溝通表達的能力,希望年輕人的創意還有衝勁,為產業轉型帶來新希望。
高雄農業主管單位從102年開始,舉辦「型農培訓班」,課程內容只教如何包裝行銷,目的要讓台灣新一代的農民會種也會賣。為了讓農民懂得如何包裝行銷,還開辦「型農本色」雜誌,讓農民體驗當封面人物的感覺。
設計師許至誠表示:「農業局招募年輕農民的時候,很多人不敢出來,因為他們對自己沒有自信。於是農業局就做型農本色這個刊物,希望讓年輕農民有一個可以呈現自己的舞台。」
透過型農課程的連結,年輕人開始自發串連,利用各自產業的特色與專長,舉辦有特色的農村小旅行,在農場的自然環境中,就地取材布置餐桌,搭配新鮮無毒的小農食材,讓遊客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特色行程。
雞農劉文峰表示:「去參加了高雄農業局辦的型農班,認識更多人,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同的想法出來。」
花農洪義舜則說:「我們去剪的這些花、這些草,希望說可以在桌面給大家看到,我們是做一個自然的景。」
民眾陳虹君說:「都是花、蠟燭,以大自然為主軸去擺設,跟外面的活動比較不一樣。」
型農培訓班鼓勵農民結合自身專長,以團體戰的方式,提升農業軟實力,不僅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也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一同為農村的農業轉型努力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