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薩斷交,我邦交國降為17國,而台灣和薩爾瓦多及宏都拉斯,有簽署台薩宏FTA,並且簽訂多項雙邊經貿協定。學者認為,後續影響有待評估,但也指出台薩雙邊貿易以農業為主,年貿易額約48億新台幣,經貿衝擊,其實不大。
與薩爾瓦多斷交後,我邦交國降為17國。檢視邦交國斷交的時機點,從2016年,蔡總統上任時,規劃隔年出訪中美洲邦交國,年底,聖多美普林西比宣布斷交;到今年4月,出訪史瓦帝尼,出訪結束後,布吉納法索宣布斷交;再到這次完成出訪,不到12小時,薩爾瓦多關係生變 。學者認為,蔡總統這次出訪,展現台美關係的升溫,中國出手打壓,就是看準時機點下手。
淡江戰略研究所長李大中表示,「現在對政治的打壓,我覺得還會一直再往前走,目前的邦交國,在丟掉薩爾瓦多之後,還是可能會有一些目標,即便是在選前,我覺得北京都會照樣去操作。」
至於台薩斷交後,雙方的經貿影響為何,根據經濟部國貿局的資料顯示,2007年,台灣和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簽有FTA,而檢討FTA的執委會議,為經濟部長級會議,台灣同意給薩國,農產品銷台的優惠;而台薩的雙邊貿易,以農業為主,年貿易額約1.6億美元,雙方還簽有保護智產權協定等的多項雙邊經貿協定 ,學者直言,由於金額不大,經貿上衝擊有限。
致理科大拉美經貿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建平說,「其實這個雙邊貿易量,都是很小的,就不大,所以其實對邦交的維繫,並沒有很重要的作用,薩爾瓦多明年3月要大選,總統選舉前幾個月國會選舉,它(執政黨)大敗,它是不是想在最後半年期間,藉助中國大陸在那邊的投資,能夠把它經濟能夠提升一點,來有助於它的選舉。」
但有學者也提醒,政府除了要擔心骨牌效應的發生,也要防範中國未來加大對台的施壓力道,以減少衝擊。
「台薩宏」曾簽FTA 學者:經貿衝擊有限
陳佳鑫 張梓嘉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