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師西進 恐因惠台政策加速

大學師資西進已經緩緩進行了將近十年,目前在中國的台籍教授主要有兩種,一是全球招聘的頂尖人才,另一種是台灣高等教育體系無法容納、每年上千名找不到工作的博士畢業生。而這兩種高等教育人才,都可能因為中國惠台政策加速移動。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講師黃宗昊,2008年畢業於政大政治系博士班,尋覓三年,落腳在上海交通大學。原本嚴苛的升等條件,最近有機會因為國台辦公布的惠台政策,有新的改變。他提到,台籍教師到大陸任教的時候,之前在台灣的一些學術成果可以被採認。


在上海熬了五年,黃宗昊買了房子、娶了當地人,他表示想回台灣,但已經回不去了。他說,「本來也是很想在台灣謀職發展,但是可能投很多的履歷出去,不太有預期中的迴響。」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講師黃宗昊提到,「來了這些年我發表這些東西在台灣是不列入考慮的,也就是等於是你學術空間,這五年來好像你沒有學術成果或表現,或者是說被浮得上檯面,或是納入採證表現的話,那我基本上沒有辦法在台灣找到一個相對合適的工作。」

當年輕學者外移,會不會影響台灣高等教育的品質又該如何留住人才? 香港中文大學在中國深圳設立新高校,黃鎮剛去年八月來到這裡,為了讓他專心上課,學校提供三房兩廳的宿舍。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依照中外辦學條例設立,深圳市人民政府提供土地、並投入大筆經費,黃鎮剛就負責籌辦其中的生物研究院。生物研究院夏季將正式啟用,黃鎮剛手上有超過一億人民幣、五億台幣,要延攬十位教授、二十位博士後研究員。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副院長黃鎮剛說,「我來這裡就是說,你可以發現這裡的斜率絕對是這樣子。其實我當年從美國回台灣的時候,台灣很類似像這樣的斜率,就是對歸國的很優待,後來就開始所有的斜率都會慢慢變平。」

兩岸三地高教師資爭戰,比資源、比前景,面對強大的磁吸效應,台灣又該如何,成就高等教育人才的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