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技術人力缺口大 台商自設職訓育才

過去台灣傳產業者,遠赴印尼設廠,看中的就是低廉人力。不過,近年印尼經濟起飛,產業轉型升級,技術人力缺口大,透過當地人力仲介、緩不濟急,有台商乾脆自己培訓,一口氣砸下八千萬台幣,打造職訓中心,台灣技職教育如何新南向,帶您一起了解。 千度高溫加壓,紅通通鐵塊,以重機具裁切塑型,每月能產出560噸鋼鐵。 電腦2D、3D繪圖,模具開發,在印尼接單生產,外銷台灣、日本、馬來西亞.每月營業額高達3600萬台幣。 研發、生產一條龍,規模如此大的專業鍛造模具廠,台灣少見。 ==印尼台資鍛造廠董事長 高應昌== 在印尼跟台灣不一樣 台灣是專業分工嘛 那印尼沒有辦法專業分工 印尼一定是從頭到尾 所有的東西包括設計 你是怎麼設計 來自台中的高應昌,在印尼一待,快三十個年頭。從貿易商轉型製造商,不僅賣機械設備,也生產汽機車零組件,不過印尼缺乏技術人才,四、五年前,他開始計畫成立職訓中心.剛好搭上政府新南向政策,去年十月終於成立''福爾摩沙技術中心"。 ==台籍職訓教師 陳福春vs.翻譯老師== 相同為0 不相同為1 一堂課兩名教師,一位授課,一位翻譯,同步翻譯的授課方式,等於得花上兩倍時間。雖然進度慢,但按部就班,學員上課態度,也非常認真,今年五月第一期結訓,已有六位取得丙級技術士證照。 ==印尼培訓學員 Bagas == 在學校大部份是理論知識 在這裡能夠操作能夠試驗 比較學有所用 不像學校的 可以直接操作 ==印尼培訓學員 Fitri== 對這個興趣 以前的學歷就是與電器相關 如果能在這邊完成學業 在公司應該會被老闆看重 以後老闆就會重視女同事 ==台灣授課教師 陳福春== 在這邊受訓以後 他可以馬上進入職場 差不多到公司一兩天 他熟悉環境以後 大概就可以進入狀況了 ''福爾摩沙技術中心",是印尼第一所由民間出資成立的台灣技職中心,授課內容,完全移植台灣本土技職教育。高應昌說,為了成立這所職訓中心,可是燒了不少錢 ==印尼台資鍛造廠董事長 高應昌== 我包括土地啦廠房啦 機器設備是四千多萬 那個廠房都蓋好了嘛 廠房土地這樣總共八千萬左右 不可能回收啦 而且每年都要再賠錢 是否能回收不確定,但他強調職訓中心的經濟效益,未來會慢慢發酵。 ==印尼台資鍛造廠董事長 高應昌== 因為我是用台灣的教材嘛 台灣的老師啦 台灣的機器 這一些人出來以後 他勢必對台灣的機器 認知會比較強烈 可能買台灣的機器的機會加大 所以四贏 工人也好 印尼政府也好 我自己也好 台灣的廠商也好 今年一月,印尼剛調漲基本工資,漲幅超過8%,每月平均薪資,約8千塊台幣,人工還是比中國便宜。至於目前印尼教育現況,受過高等教育比例還是不高,大學以上只佔3.4%,海外留學生,每年約4萬人。印尼台商指出,因為教育落差大,印尼高階人才,多任職政府機關、教育單位或外商公司,台商則以中小企業為主,需要技術操作人才,利用民間出資,政府提供資源的方式,補充人力,也讓台灣的技職教育新南向。 記者黃立偉 林志堅印尼雅加達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