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港排名下跌 碼頭工人生計艱

說到貨櫃,大家都知道高雄港正是以貨櫃起家,成為國際級的大港,不過,最近兩三年,高雄港的貨櫃裝卸量,已經從原來的世界排名第三,跌到第六名,被新崛起的上海,深圳和韓國釜山超越,高雄港的碼頭工人,危機感也越來越深。 每次一有大船進出高雄港,這群碼頭工人就得分秒必爭,裝卸貨櫃,不過,自從高雄港站埠裝卸作業在87年民營化以後,勞動條件愈來愈差,連待了二、三十年的老員工,都忍不住抱怨。 最近五年,高雄港的碼頭工人人數,已經從六、七千人,降到三、四千人,工會幹部承認,港口貨運走向貨櫃化,是趨勢,但是卻也讓很多人的飯碗不保。 去年一整年,高雄港的貨櫃裝卸量是850萬櫃,雖然還是穩居台灣第一大港的地位,不過卻面臨嚴重的挑戰。兩年前,高雄港的貨櫃量,已經從原來的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香港、新加坡,跌到了第六名,被中國的上海、深圳以及韓國的釜山,追趕了過去。 高雄港不但漸漸失去轉口貨櫃的優勢,更因為台灣傳統產業外移,從高雄港直接進出口的貨櫃,也和對岸的上海、深圳,呈現彼長我消的狀態。 鄧有義說,未來第六貨櫃中心一旦興建完成,高雄港的腹地與水深,將會大大增加,可望吸引更多十萬噸以上的大船,停靠高雄港裝卸貨櫃。問題是,預定98年完工的第六貨櫃中心,衍生紅毛港遷村的抗爭,遲遲無法擺平,高雄港能等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