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水產.已評估 碧砂放流逾20萬尾魚苗

為了增加水產資源,基隆市政府與農委會上午在基隆碧砂漁港,放流超過20萬尾魚苗,農委會主委表示,放流魚苗與放生不同,經過評估,會放適合當地的魚種,有研究人員就指出,在北海岸出現來自美洲的吃肉的魚類,傷害當地生態,應該是亂放生造成的。 基隆市的小學生,接力拿著小水桶,裡面裝的是養了半年的黃鰭鯛(赤翅仔)魚苗,總共二十萬尾,全都要到海邊放流,為了補充北海岸的水產資源,上午農委會與基隆市舉行魚苗放流活動,主委陳志清強調,放流跟放生不一樣,有評估過該放適合當地生態的魚種。 ==農委會主委 陳志清== 你放的地方 放的種類能夠適地 魚苗的放生 我們老是希望說 可以來填補生態系的平衡 除了高經濟的黃鰭鯛,這次也放流了一萬尾、一斤達七百元的高單價魚種、瓜子鱲(黑毛),有學者指出,放對魚苗對海洋資源是正面的,但放錯就是浩劫,目前在北海岸可見一種肉食性的「紅鼓魚」,這種美洲來的外來種魚纇,對當地物種帶來巨大威脅。 ==海科館主任 陳麗淑== 牠可以長到非常的大 可以超過一公尺 那牠就會變成一個 很可怕的肉食者 牠會把原來生態系中 其他的小魚 把牠吃掉 干擾到原來的生態系 農委會表示,目前並非全面禁止放生,但必須經過申請,符合「適地適放」的原則,隨便亂放不是在放死,就是破壞當地生態平衡。 記者 林靜梅 謝其文 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