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迴公路開通後 東西古道漸沒落

1935年,南迴公路開通,在這之前,台灣南端的主要東西向道,全靠浸水營古道,而沿線將近十多個部落的母社,正是力里大社。自古以來,包括最早的荷蘭人東進路線、卑南族統治、滿清的開山撫番、阿美族受雇運貨、平埔族大遷移,以及日治時期的南番社等事件的要道,現在雖然處處是荒煙蔓草,但每隔一段時間,舊部落族人,就會重回現場,感懷歷史的滄桑! 力里部落族人重回部落的路途上,正是台灣南部聯絡東西部使用率最高的東西通道,浸水營古道,共超過10多個大大小小的部落全為排灣族群傳統領域,而力里社正是母社。一直到1935年南迴公路開通後,古道才落寞下來。 力里部落文史工作者 依據口傳,17世紀荷蘭人為東進台東將部落焚村,卑南族了為打通西進路線佔領佔領母社,19世紀初平埔族大東遷更是依靠浸水營古道,而日治時期則發動少有的排灣族抗日事件,大正三年1914南番社事件,多名駐在所日本警察及家屬死亡 浸水營古道已成為台灣南部想走生態及深度旅遊遊客的選項之一,而春日鄉公所在完成重建舊部落新風貌後,不只古道上的人文古蹟,舊部落外也有指示牌,雖到此一遊的人潮不多,但仍有部落的有心之士建議,必須要提早做好規劃。 季亞夫/Lokas 屏東春日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