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台北的鳳甲美術館,正在舉辦一項國際錄像藝術展,邀請七個國家、別具意義的錄像作品,透過攝影這項越來越普及化的當代媒介,要來反省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人類對於家園和土地的關係,是越來越淡薄了。 因為興建三峽大壩,被迫移民的四川人民,心情就如同京劇的「霸王別姬」一般,哀戚又感傷,這件中國藝術家的作品,以虛實交錯的情境,呈現出四川人的無奈心境。同樣來自中國,這位藝術家也用攝影機紀錄自己的行為藝術,他在背上畫了一張地圖,每旅行到一個地方,就以刺青的方式、刺上一個地點。錄像藝術在中國可以說是方興未艾,不少藝術家用這種方式,對社會提出批判,像這件「無望的土地」,講的就是北京郊區的農民,在城內現代化的過程中,被迫在成為垃圾場的農田上拾荒過活。 全球發展錄像藝術至今、已有五十年的歷史,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攝影機越來越普及化,讓這項當代藝術能發揮的範圍、以及可使用的媒介,越來越多元,像這位德國藝術家,就利用時下最夯的Webcam,透過網路,遠從丹麥、荷蘭等地,取得及時影像,投射在建築模型上,形成了有趣的立體錄像藝術。當代藝術家認為,錄像藝術和新聞報導、紀錄片不同,它提供的是不同層面的反省和批判。 還有這件台灣的作品也很有趣,藝術家頂著不同造型的房子,在不同景點移動,要來突顯現代人必須常在不同的城市之間遷徙,這項國際錄像藝術展、展出了七個國家,20件的錄像作品,呈現出全球化之下,現代人越來越居無定所的感覺。 記者蘇玲瑤、莊志成 台北報導
影像紀錄心境 批判社會反省制度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