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巖藝術村 北市首座指定歷史聚落
邱偉淳 鍾建剛 / 採訪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寶藏巖藝術村距離公館捷運站、步行只要大約10分鐘,離鬧區很近,卻是台北市第一個正式指定的歷史聚落;在80年代,經過多年社會運動保留下來的特殊景觀,現在是國內外藝術家創作靈感的基地、也是民眾拍照打卡的熱點。
新店溪水岸的建築,高低錯落,有點像是九份、又帶有電影神隱少女的神祕感;早安走透透今天來到的是寶藏巖,緊鄰喧囂的公館商圈,卻像是小山城一樣,彷彿來到了平行時空。而這麼複雜的建築,也有一段錯綜複雜的歷史。
大概在康熙年間,漳泉移民來到這邊來蓋了廟宇「寶藏巖」,直到日治時期,由於擁有重要水源,日軍派軍固守,後來國民政府遷台,也駐軍於此。在60年代,退伍的榮民開始自力造屋,愈來愈多的房子出現,對於這些違建,政府並未嚴格管制,久而久之聚落成型。
經歷過不同階段、甚至曾經是違建,而今寶藏巖成功轉型成為居民與藝術家與共生的聚落,也被紐約時報評選為台北市的特色景點;是名符其實,隱身在城市當中的寶藏;歡迎來尋寶、體驗文藝生活、也了解台灣城市發展的軌跡。早安走透透、我們下周見。
新店溪水岸的建築,高低錯落,有點像是九份、又帶有電影神隱少女的神祕感;早安走透透今天來到的是寶藏巖,緊鄰喧囂的公館商圈,卻像是小山城一樣,彷彿來到了平行時空。而這麼複雜的建築,也有一段錯綜複雜的歷史。
大概在康熙年間,漳泉移民來到這邊來蓋了廟宇「寶藏巖」,直到日治時期,由於擁有重要水源,日軍派軍固守,後來國民政府遷台,也駐軍於此。在60年代,退伍的榮民開始自力造屋,愈來愈多的房子出現,對於這些違建,政府並未嚴格管制,久而久之聚落成型。
寶藏巖現今轉型為藝術村,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營運副理蔡易衛指出,透過藝術家進駐,為當地帶來更多藝術靈感,「這邊也是適合來放空、沉澱,然後發想,激發一些靈感。」駐村泰國藝術家狄沙瓦迪說,「河畔、公園,我很喜歡(台灣的)這些,我喜歡跑步、思考,在泰國的公園舉行很多派對,有時候不太好。」
這裡離市區很近,適合假日散心,前來探訪的民眾說,「馬上轉換到另外一個不同的環境,很多驚喜在這裡面,假日來打工,就順便來,帶我女朋友來。」
經歷過不同階段、甚至曾經是違建,而今寶藏巖成功轉型成為居民與藝術家與共生的聚落,也被紐約時報評選為台北市的特色景點;是名符其實,隱身在城市當中的寶藏;歡迎來尋寶、體驗文藝生活、也了解台灣城市發展的軌跡。早安走透透、我們下周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