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鄉災還在復原階段,討論多時的「撤離計畫」現在也有結果,縣府初步定調,捨棄原來的垂直撤離改採疏散撤離,前進協調所表示尊重,尤其面對「風神」颱風可能生成,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將利用這次颱風,實際進行相關撤離計畫,不過要疏散撤離的人數有幾千人,也讓當地村長等人憂心不易執行。
山谷的大片湖水,水流穩定流出,中央出動空拍機,每天觀測馬太鞍溪堰塞湖,依照14日記錄,蓄水量155萬噸、水位1019.7公尺,溢流口左岸坡面尚有約1億立方公尺的土砂堆積,未有明顯變化,當前維持紅色警戒,但未來幾天颱風生成的機率高,就怕影響台灣;反覆討論的撤離計畫如今也有結果,捨棄原本的「垂直撤離」版本,初步定調改採「疏散撤離」。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說,「縣府大概有了變化,就是推翻了垂直撤離,他要採取疏散撤離,那不過這一點我是尊重縣府的意見,因為畢竟來講,這個撤離計畫是由縣府來執行的。」
花蓮縣行研處長陳建村表示,「依據我們中央前進協調所在10月12日討論出來的疏散撤離應變計畫,調查內容包含民眾的實際居住情形撤離能力以及撤離方式。」
「風神」颱風即將生成,氣象署派人進駐協調所協助。中央說明,颱風進入警戒區的24小時前立即啟動撤離作業,警戒區的弱勢族群,包括長者、病患、孕婦和未就學兒童等人,全面強制撤離,平房式住家居民同樣得疏散;在堰塞湖的CBS警報發布後,不分年紀、身分,所有人通通撤離。
光復鄉大同村長邱金仲說,「這個人數越多的話,我們真的是不好解決,我們是以垂直避難為第一個要求,依親或者是收容所,我們這邊,這點就是要中央的協助。」
光復鄉大華村長曾天滄指出,「24小時要撤離的話,可能有些困難度,有的沒有LINE,有的老人家不知道,有的坐輪椅的,軍方、警方來協助比較好,有時候我叫消防隊也可以,叫消防隊來幫忙載。」
一旦這次颱風形成影響台灣,就將實際進行,不過強制疏散人數一次就是數千人,時間充裕與否、人力是否足夠,引發當地村長等人擔心,季連成說,就當一次「壓力測試」,究竟實際執行狀況如何,仍待後續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