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泰崗溪堰塞湖也在監測中 林保署:穩定溢流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農業部今(25)日出動國家航遙測飛機,拍攝堰塞湖上空以及下游災區情況,目前蓄水量降到1100萬噸,水位降低了113公尺,溢流後蓄水量只剩12%,持續維持紅色警戒。由於這次災情嚴重,農業部目前監測中的堰塞湖,除了馬太鞍外,還有去(2024)年康芮颱風形成的新竹泰崗溪堰塞湖。林保署研判,目前穩定溢流,對下游聚落沒有影響。

農業部25日上午出動國家航遙測飛機,航拍花蓮堰塞湖情況,透過一張張航拍照片拼貼出來的影像,分析出黃線的區域是原來堰塞湖的湖面範圍;紅線的部分,則是目前堰塞湖的湖面範圍,明顯縮小。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航遙測分署長黃群修說:「想知道那個堰塞湖溢堤之後的現況,以及下游的整個河道的變化,以及下游的一些受災地區它的災損的情形,這些地方都有去拍。」

這項重要任務由林保署的遙測分署執行,遙測飛機可以進行地面解析度15公分的航拍。根據分署提供資料,比起23日堰塞湖的蓄水量高達9100萬噸,25日的蓄水量降到1100萬噸,水位1026公尺,降低了113公尺,溢流後蓄水量只剩12%,持續維持紅色警戒。

由於堰塞湖溢流造成重大災情,農業部目前全力監控的除了馬太鞍外,還有去(2024)年康芮颱風形成的新竹泰崗溪堰塞湖。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終身特聘教授陳樹群解釋,「會有堰塞湖,就是有山崩、有土石流,才會有堰塞湖嘛,水位降低了,就好像你臉盆破掉了,裡面已經快沒水啦,就是那個危險性就降低非常多,沒有水就沒有動力了。」

專家分析,堰塞湖一旦溢流,水量大減後,威脅性整個降低。此外,位在雲林古坑、因為丹娜絲颱風造成土石崩塌形成的堰塞湖「草嶺潭」,一度示警有立即危險,可是自然溢流後已經解除警報,恢復自然河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