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財政負擔、原物料上漲,台中市府會有意讓2017年從國立改隸為市立的17所高中職,再改回國立,消息一出引發議論。全教總認為,除非師生權益變得更好,否則不能輕易啟動;教育部則建議台中市府妥善統籌。
過馬路來到藝教大樓上課,台中市立台中二中學生聽到台中市府會皆有意讓17所高中職改隸為國立,有不同的看法。
台中二中學生卓同學表示,「我是女宿的學生,就是有住宿生這樣,我們女宿其實是滿需要經費去修繕一些東西的。」
台中二中學生韓同學則認為,「感覺市立會比較方便管理,國立可能教育部的總部不會在台中,可能管理起來沒有那麼、出什麼事沒有辦法那麼快的管理到這邊。」
2017年,台中市17所國立高中職改隸為市立,台中二中當時首先面臨挑戰。這棟藝教大樓剛獲得中央補助興建主體建築,但後續軟硬體設備卻在改隸後難以為繼,2020年落成,直到2024年才能上課,演藝廳甚至至今都還是毛胚屋,校方的校務發展基金幾乎耗盡。
台中二中校長歐靜瑜透露,「這個演藝廳的工程,需要動用到我們的校務基金,學校也自己支出了大概1590萬,大概就剩下100萬左右,校務基金的運作上面,其實的確是這個數字來說的確是偏少的。」
台中市府表示,改隸後國教署每年補助36億,但教育經費仍舊透支,讓財政左支右絀。全教總則認為,除非師生權益變得更好,否則再次改隸茲事體大,徒增行政困擾,不能輕易啟動。
台中市教育局主秘陳雅新回應,「國立17所高中職學校改隸為市立,當時台中市即表達地方財源不足以支撐,中央承諾每年固定補助36億元,但隨著物價上漲、人事費用調整等因素,這筆經費早已不足支應。」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說:「是不是可以在學生跟老師的權益上面,可以有更進步,對教育是更好的,那當然如果是往正向方面發展,改隸自無不可,那如果不是的話,我覺得應該要去思考,不要輕易去啟動。」
教育部則強調,補助經費維持當年協商共識與政策一貫性,目前難以調整額度,《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後,地方政府自有財源比例將大幅提升,建議台中市府妥善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