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長陳駿季,17日踏入美國國會大廈,與美國業者簽下採購意向書,要在未來4年採購美國黃豆、玉米、小麥與牛肉,4年100億美元的金額比過往增加25%,而簽字時機就在台美關稅持續談判之際。
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這個購買並不是政府來出錢,是業者他們根據未來的需要,而做的這些計算,所以相對地我們希望說,透過比較持續性地,購買這些美國優良的產品的話,能夠有助於台美關稅的進展。」
我國「農產品貿易赴美友好訪問團」依慣例每2到3年來訪華府,在國會山莊簽下意向書,這回陳駿季現身,也是農委會改制為農業部後,我國農業部長首度在美國國會公開亮相。
駐美代表俞大㵢認為,「我們需要戰略性的供給,尤其在必要時刻,有鑑於當前台海局勢,這不需要是天才才懂,從朋友這裡採購,是最合理的選擇。」
駐美代表俞大㵢,除了談貿易,更強調台美戰略關係,因為這筆4年100億美元的長期支票,是美國黃豆產業,在關稅戰下的及時雨。
公視國際記者方子齊指出,「黃豆是美國對中出口最大宗的農產品,不過在川普繼續開打第二回合美中關稅戰後,中國出招抵制美國黃豆,一度讓美國黃豆產業備感壓力,這回台灣出手增加採購,也正好解決美方的燃眉之急。」
美國黃豆出口協會公司秘書Scott Gaffner說道,「現在,如果你在本週購買黃豆,我們正在大特價,所以買、買、買,你們可以用極佳的價格,買到高品質黃豆。」
印第安納州共和黨眾議員Marlin Stutzman稱道,「我很榮幸見證簽約,當然也很期待回到家鄉,告訴印第安納州農民,台灣是好朋友,我們想在未來數、數個世代繼續合作。」
5月以來,中國改買巴西黃豆,向美國施壓,而黃豆作為台灣養雞與養豬戶的飼料,需求正好填補美國的缺口,價格也對台灣有利。
陳駿季另提到,「比起巴西以及其他的國家,美國黃豆品質會比較好,所以業者也願意跟美國買這些農產品,那我們希望透過農產品的貿易,能夠讓我們國內的產業,我特別強調就是糧食安全的,這些確保是有幫助的。」
不過,黃豆也是美中貿易談判重點。彭博社指出,中國若願意回頭採購美國黃豆,川普既能增加對中出口,也能滿足美國農民。在美中貿易談妥前,台灣也以戰略夥伴的身分,積極爭取華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