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物理所超電導實驗室任職的張姓前助理研究員,涉嫌對內勾結身兼小額採購業務的紀姓前博士後研究員,對外聯手廠商購買昂貴設備,開立不實單據,向院方不實核銷,3年詐得超過3000萬,全案今(4)日偵結,檢方依詐欺取財等罪嫌起訴14人,其中,中研院的張姓前助理研究員,更被建請從重量刑。
中研院曾經自研自製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晉升世界領先行列,尤其物理研究所在研發上扮演重要角色,如今爆出採購弊案,千萬經費遭到搬空,嫌犯還爆出是自家人。
檢方鎖定的人,就是照片上這位曾任中研院物理所超電導實驗室的紀姓博士後研究員,身兼實驗室的小額採購業務,與張姓前助理研究員兩人在外開公司,擔任負責人與股東,卻被檢方查出涉嫌聯手外頭廠商開立不實單據,將新買的公司設備偽裝成中研院購買,相關費用向院方請款核銷,還被控把公司產生報廢電芯巧立名目,讓中研院買單、付清運費。
士林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張志明指出,「認14名被告,分別涉犯刑法三人以上共犯詐欺取財、背信及《商業會計法》之填製不實會計憑證等罪嫌依法提起訴。」
案經檢方調查,共有14人涉案,透過這一連串的手法,從2018年起3年詐得超過3千萬元,最為關鍵的中研院前張姓助理研究員,也讓檢方批評,運用經費的彈性空間,將科研經費直通公司財庫,建請法院從重量刑。
士林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張志明表示,「請法院審酌張姓被告,竟利用實驗室辦理採購時,適用《科學技術基本法》,不適用《政府採購法》之規定,運用經費之彈性空間,夥同紀姓被告為本件犯行,請法院從重量刑。」
面對這起事件,中研院物理所低調不受訪,僅以聲明回應,全案在偵辦期間,全力配合檢調作為,對於前任約聘人員及訪問學者涉案深感遺憾,後續將進行相關必要措施,避免類似案件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