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查預售屋合約揪20件違規 消保處共裁處983萬

行政院消保處近期抽查預售建案定型化契約,發現74個建案中有20案違規,合計裁處983萬。其中,消保處特別抽查過去有2次以上違規紀錄建商,結果發現茂德建設、富旺國際開發及興富發建設,共5個建案還是有違規情形,各重罰90萬元,是本次查核中,開罰金額最高紀錄。

工地上重機具進駐,全新的預售屋受到不少消費者喜愛,不過行政院消保處警告,簽約務必小心地雷,近期抽查全台74個預售建案,就有20個不及格。

記者報導指出,位在新北市新莊區的建案,如今還在施工中,卻被消保處發現房地讓與或轉售條件不合規定,開罰90萬元。

消保處重罰,因為這回調查範圍共3大區塊,包含全國銷售前10名建案、地方銷售高排名建案、以及有2次違規紀錄的建商,旗下建案加強查核。而多次違規的建商中,茂德建設旗下1個建案,房地讓與或轉售條件違規,富旺國際開發旗下2個建案,都是驗收部分違規,以及興富發建設旗下兩個建案,有包含房地面積誤差、通知交屋期限等多項違規,各遭開罰90萬元。

行政院消保處副處長陳星宏說道,「主要違規態樣有4個部分,第1個就是違反定型化契約中所規定的驗收,再來是違反房地所有權移轉的登記期限的部分,然後違反通知交屋期限,違約處罰的相關規定,消費者就跟建商去做換約,把原先違規的條款要換。」

另外,在地方銷售排名上,彰化縣總誼建設的新都峰,更是單一建案就違反7項規定,挨罰35萬。專家提醒,預售屋交屋爭議多,呼籲簽約前務必再三留意定型化契約內容。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它可能都會藉由跟買方之間的個別磋商,來去更動這個定型化契約,如果業者有要用這種方式來跟買方磋商,買方這邊就要特別注意下,有沒有可能這些經過磋商的條款,有可能暗藏陷阱。」

專家提醒,預售屋最常見陷阱,包含交屋尾款應該是總價5%,不少業者會自行更動價格已經違規。另外像是驗收時間,也特別容易有特約條款或附加條件,若擅自增列權利義務失衡契約條款,都是侵害消費者權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