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調查弱勢家庭居住狀況 每人平均僅5.92坪使用空間

家扶基金會今(21)日公布弱勢家庭居住狀況調查,發現每人平均僅有5.92坪使用空間,有超過七成屋況差,過半數設備不良,導致成長中的孩童沒有學習空間,也影響睡眠品質和身心狀況。

在房間邊角微弱燈光下寫功課,沒有椅子只能做在床上,要升上六年級的翔翔和妹妹,從小由曾祖母撫養,三人擠在12坪的家,廚房就是浴室,廁所還在戶外。

翔翔(化名)曾祖母表示,「就是很不方便,就是走過去像這樣一條路而已,一個人走可以,沒有辦法兩個人走。」

即將升國中的小睿,也同樣面臨家中空間不足的困境,孩子和中風的爸爸擠在同一個房間,白天跟家人一起務農幫忙的他,製作了一張書桌輪值表,三兄妹得輪流使用。

小睿說:「弟弟妹妹的課業跟功課都也很重要,然後我也不能說就是自己一個人獨佔一個書桌。」

家扶基金會發布弱勢家庭居住狀況調查,弱勢家庭平均每人可用居住空間僅有5.92坪,遠不及台灣自有住宅人均居住面積的一半,且因屋況差、設備缺乏、老舊破損,有57%因此過敏,過半數心情憂鬱焦慮,還有近6成睡眠品質不佳,6成多的家長表示孩子難以專注學習。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表示,「這一次調查超過1千位以上的弱勢家庭的兒童,他們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兒童都表示,最大影響就是影響到這些孩子在整個教育學習上的一個發展的空間。」

家扶基金會表示,弱勢家庭兒少因為空間擁擠影響健康與學習,希望透過募款計畫提供生活補助急難救助等協助,希望讓他們有機會逐步脫離困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