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大理高中有公民科老師請新生填寫自我介紹表格,內容要填寫政治立場、宗教等的隱私問題,引發家長不滿。對此校方表示,表格是老師自行設計,會要求回收銷毀;教育局表示,有學生因為隔代教養,不願填寫父母資訊,或是排斥填寫生理性別,學校通常只會保留生日、身分證字號、緊急聯絡人資料,不會強制填寫。
教學現場為了避免爭議,教師通常會避開敏感的政治或宗教議題,不過北市大理高中的新生填寫自我介紹表,內容卻涉及填寫政治立場、宗教傾向等的隱私問題,引發家長不滿。校方說明,是一位公民老師為課程需求調查,但不符相關規定。
台北市立大理高中校長陳政翊說道,「老師覺得他在班上發這個調查表的同時,他有跟孩子做了很完整的說明,但是這樣的說明,是不是百分之百讓同學都能夠理解,跟家長的轉達是不是能夠百分之百的轉達,這個都會有一些溝通上的落差。」
校方表示確實有2個班級收到表格,已經緊急回收,21日將在課堂上進行銷毀。教育局介入了解後,也告知這名老師,未來表單設計要更周延,並且符合個資法的規範。
台北市教育局主秘鍾德馨指出,「教育局通函也會函請各個學校,對於學生資料的蒐集,應該更加的謹慎,要符合教學及輔導的目的,並保持教育中立的立場,避免蒐集涉及學生隱私的內容。」
教育局指出,學校蒐集資料前多會說明使用目的,由於有學生因為隔代教養不願填寫父母資訊,或是排斥填寫生理性別,基於學務運作需要,學校通常只會保留學生的生日、身分證字號、緊急聯絡人資料,其他資料不會強制學生填寫。
台灣青年世代共好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表示,「本質上就是比例原則,我們為什麼需要蒐集這樣子的資料,我的手段如果會侵害學生的比例,大於最後會達到的目的,那這個資料本身的蒐集就不適合。」
EdYouth理事長蔡其曄認為,「我們會覺得如果真的有教學需求的話,是完全可以透過課堂討論的方式,或其他比較開放的環境引導進行。」
青年團體認為這起事件,在於填寫的內容缺乏與學生的良好溝通,如果沒保密好就會對學生造成侵害。家長團體國教盟則認為,避免貼標籤的爭議,如果調查非學生自願也沒有家長同意,就不應該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