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個自製光學遙測衛星星系「福衛八號」,其中第一顆的衛星,經過一連串的測試,國家太空中心宣布,衛星驗證已經完畢,8月審查後,預計10月升空,,由於解析度提升,將可滿足、國安以及災防等的需求。
火箭慢慢發射,順利升空,代表著台灣在競逐國際太空產業中一個里程碑。我政府繼規劃打造台灣首批的低軌通訊衛星後,現在又有新進程,台灣首個自製光學遙測衛星星系「福衛八號」,突破「福衛五號」的解析能力,其中第1顆的衛星,經過一連串的測試,近期驗證完畢,可以準備發射。
國家太空中心處長兼福衛八號計畫主持人劉小菁說道,「五號是解析度2米規格,八號是解析度1米 ,然後處理可以到0.7,雖然說看起來2米到1米這個只是個數字,可是真正在設計性能驗證就要花非常多的力氣。」
國家太空中心指出,「福衛八號」會先發展6顆光學遙測衛星解析度1米,經過處理,解析度還可再提升,另外,還會再發展2顆解析度更高的衛星,今(2025)年起逐年發射,佈建於與太陽同步軌道,構成星系。專家認為,解析度提升下,將可滿足國安、災防等方面的需求。
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系主任蕭富元表示,「如果你遙測衛星可以有更高的解析度的時候,你當然就可以看到更多你想要的資訊,假設以國安來講,當然就是軍情的部署、救災方面,就可以知道哪個地方他受到受災的狀況有多嚴重,房屋呀、災損。」
專家也指出,發展「福衛八號」,也是推動台灣的太空產業發展的重要一步。而國家太空中心宣布,衛星8月審查完成後,預計10月升空,完整星系,預計2031年完成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