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縣市熱傷害風險時數增52天 環團籲積極減碳勿偷走孩子童年

除了高齡族群的健康需要關注,兒童的成長環境也正面臨另一種挑戰。夏天越來越熱,綠色和平指出,過去40年間,8個主要縣市的夏季平均「熱傷害風險時數」增加213小時,也代表小朋友適合外出活動的時間縮短,對此有職能治療師表示,可能對孩子發展會有負面影響,所以民間團體也呼籲,打造更降溫的遊戲空間。

炎熱夏天到戶外遊戲場玩,身高較矮的小朋友感受到的炎熱更甚大人。

民間團體去(2024)年5月在新北新莊公園不同鋪面實測,結果發現人工草皮高達64℃,無縫鋪面跟沙坑也破50℃。

台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秀娟表示,「除了他直接接觸的表面溫度比較高,有燙傷的疑慮之外,另外一個是孩子也比較容易因為地面熱輻射的關係,而有中暑的疑慮。」

夏天越熱,讓孩子在烈日下外出遊玩熱傷害風險越高,綠色和平根據中研院氣象資料,以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來評估,計算出過去40年,8個主要縣市每年夏天平均的「熱傷害風險時數」增加213小時,並指出2023年夏天更達780小時,等同52天不適合到戶外遊玩。

職能治療師陳怡潔說道,「這樣的高溫對孩子來講其實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傷害,因為也剝奪了他們可以自由玩耍的權利。」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指出,「高溫它不只是一個環境的問題,它更是世代不正義的問題,不積極減碳的話,未來的兒童的童年恐怕會被偷走更多。」

環境部表示,高溫已是全球問題,針對兒少健康與衛福部積極研議中,如何降低戶外遊戲場曝曬,會提出指引。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回應,「哪一些是適合做為示範點,我們來做成指引,然後接下來就是請各個地方政府大家一起來依照這個指引改善。」

綠色和平憂心,若不積極減碳,到世紀末,熱傷害風險時數將增加到1193小時,恐怕超過半個夏天都曝露在熱傷害中,特公盟則表示,樹皮、木屑等自然鬆散鋪面有助降溫,呼籲主管機關擬定遊戲場降溫具體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