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城鎮韌性演習7/15-18登場 時程規定、防空避難指引一次看

今(2025)年7月15日至18日將舉行首次「城鎮韌性防空演習」,此外漢光演習也預計在7月9日至18日執行為期10天9夜的實兵演練。城鎮韌性演習和傳統的萬安演習有什麼不同?一般民眾在城鎮韌性演習時需要做什麼?內政部發布的防空避難指引又有哪些重點?

城鎮韌性演習時程與規定?

國防部指出,2025城鎮韌性演習將採「分區異時」方式,依中部、南部、北部、東部及外島地區順序進行演練:

2025城鎮韌性演習 各縣市實施時間

日期7/157/167/177/18
地區中部南部北部東部及外離島
縣市

苗栗縣

台中市

南投縣

彰化縣

雲林縣

嘉義縣

嘉義市

台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宜蘭縣

基隆市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花蓮縣

台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除東部及外離島在上午10時至10時半進行演習外,其他地區均於演習當日下午1時半至2時發放警報、手機告警訊息,並實施疏散避難及交通管制,各級機關及民眾皆須配合;下午2時解除防空警報後,再由地方政府實施救濟站、急救站設置及災害救援等演練。

此外,每個縣市將各選擇3個鄉鎮市區作為重點驗證區域,並聚焦在公共運輸、生活消費、機關(構)等3種場域演練疏散避難,包含捷運、台鐵、高鐵、銀行、商場,以及全聯等大賣場。

在演習管制期間內,室內外的營業活動暫停,由場域內的民防團隊負責人及員工協助引導民眾行動。下機、船、火車及高鐵的民眾須配合演習及管制,等候以上交通工具的旅客則不受管制。

(圖/國防部)
(圖/國防部)

國防部表示,若未配合《民防法》第21條規定「為減少空襲時之損害,國防部得會同有關機關實施防空演習,命令實施疏散避難與交通、燈火、音響及其他必要之管制」、《防空演習實施辦法》第12條,地方政府得依法裁處3萬元至15萬元罰鍰。

城鎮韌性演習與萬安演習有何不同?

過去針對防空與救援分別實施的萬安演習及民安演習,自今(2025)年起整合為「城鎮韌性演習」。總統府表示,城鎮韌性演習將以完全不依賴國軍支援的方式、參考國際經驗設計,特別加強非軍事部門的防護機制,驗證民防、災防體系能力。

而城鎮韌性演習與萬安演習不同的是,兵棋推演以「有想定、無腳本」方式實施,現場抽選演練項目,再由中央、地方政府單位及參演民間單位一同討論即時應變對策;另一綜合實作則以實人、實物、實地開設配售站、急救站及救濟站,這項演習已自4月起陸續在各地方政府舉行。

一般民眾參與演習的7月15日至18日防空演習時段,將演練民眾實際進入防空疏散避難設施區域,且規模從去年由地方政府各擇2個鄉鎮市區,擴大至今年每個縣市各擇3鄉鎮市區。

此外,這次的漢光41號演習也由以往的5天4夜,增至10天9夜晝夜連續實兵操演。國防部說明,由於過去演練設定由應急作戰階段到國土防衛作戰,並要加快接戰速度,但今年演習設計是從應急作戰階段前的灰色地帶襲擾應處開始,因此延長操演時間。

防空警報響起時怎麼辦?

內政部6月30日發布最新防空避難指引,強調「地下優於地上」、「室內優於室外」、「遠離外牆門窗」、「避開危險物品」4大原則。民眾若無法及時進入建築物或防空避難設施,應立即採取趴下降低高度、保護頭部、背對爆炸方向等防護姿勢。

(圖/資料照)

避難指引也指出,民眾應優先進入地下室或防空避難設施,若無法及時進入,身處室內者應就地避難並避免待在建物最高樓層;在戶外者則應迅速進入最近建築物或尋找涵洞、地下道等掩蔽物,就地採取防護姿勢;若在車上,則應靠邊停車並下車避難,若無法離開車輛,則應壓低身體、就地保護頭部。

(圖/民防指揮管制所)

民防指揮管制所也釋出各縣市地區的防空避難處所分布Google地圖,可在有網路時開啟手機定位功能,找出自身附近的避難處所;也可事先截圖或下載Google離線地圖,留存辦公處所或住家附近的避難處所位置,以便在網路斷線時仍可查閱。

遇戰時或戰爭將發生時,民眾也可用「防空避難標誌牌」辨認避難處所,或聽從警察及民防人員引導前往避難處所。

新版防空避難標誌。(圖/內政部)

根據警政署統計,目前全台共有8萬2000多處防空避難處所,共可容納約5483萬人,供需比為2.35。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