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3年3.5萬件挖路案 遭批擾民且影響道安

桃園市道路挖掘案量多,近3年達到3萬5000件,挨批擾民和影響交通安全。養工處表示將分為3大面向推動,源頭控管、交通維持計畫控管以及法規的修訂;法規部分提高道路修復管理費並採每日計價制,預計今(2025)年完成法規修正及公布。

馬路邊圍了工程圍籬,中壢區民權路正在進行污水下水道工程,根據統計桃園市道路挖掘近3年達3萬5000件,道路工程頻繁,用路人大多反應上下班尖峰時間很塞。

用路人陳女士認為,「壞掉就要修,基本上可以接受。」

用路人江先生表示,「像平常交通要道,其實像後火車站跟火車站前站這些常常會挖路,就是上下班時間車流滿多,會滿塞的。」

養工處統計,桃園市近3年道路施工前5名路段,分別是中壢區新生路、中壢區山東路、中壢區中正路、中壢區民權路、平鎮區中豐路,主要為污水下水道和搶修工程。

桃園區今年到目前為止,也平均每36分鐘就有1案,議員批評挖路工程頻繁,導致路面脆弱也造成交通壅塞。

桃園市養工處道路挖掘科股長黃昱崴表示,「本府分為3大面向推動,分別為源頭控管、交通維持計畫控管以及法規的修訂。」

針對挖路頻繁擾民,養工處表示,道路經常性施工主要是道路孔蓋起閉及查修,為了減少在人口密集區造成交通影響,從召開會議整合案件、訂定交通維持計畫和著手修法3方面管控,提升施工效率;其中修法將提高道路修復管理費並採每日計價制,預計今年完成法規修正及公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