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局勢升溫,北約不斷對成員國發出警訊,俄羅斯可能在3到5年內對北約領土發動攻擊。這樣的警告已迫使歐洲各國重新檢視軍力部署,並陸續宣布新一波的國防投資計畫。英國日前公布最新戰略防衛檢討,明確宣示將進入「戰爭準備狀態」,強化本土戰備、全面升級軍事能力。這份報告國內外的影響為何,是否代表英國將棄守4年前的印太策略?請看來自英國的報導。
在醫療體系接近崩潰、社福支出持續緊縮下,英國宣布加大國防支出,進入戰爭準備狀態。英國首相施凱爾近日頻繁做公眾溝通,去工廠、學校、邀請潛艦士兵到唐寧街,都顯見英國政府推國防支出的極度用力。
英國首相施凱爾指出,「這是自從冷戰以來最大的國防支出,將重塑我們的國防、強化我們的國家,在全英國投資就業市場。」
英國2025年的戰略防衛檢討,被視為25年來首度對英國戰力的全面檢討,聚焦本土防衛、多領域戰備能力以及全民的防衛文化。而相較2021年英國推動的「印太傾斜」政策,也顯示英國軍事策略的大轉彎。
英國智庫印太地緣政治研究員薩金特表示,「之前有評論說,這將是印太傾斜政策的結束,但這份報告澄清,是北約優先並非北約唯一,印太還是有些關注,清楚的被列為次要考慮。」
聚焦歐洲與北約本是英國安全優先考慮,這份報告更顯示俄羅斯對英國本土威脅加劇,英國不得不縮減全球部署的野心。但這份長達144頁的報告中,台灣依舊被提及2次,重點關注中國在台海周邊的軍演威脅,同時強調英國海軍將持續在台灣海峽執行「自由航行」任務。
英國智庫印太地緣政治研究員薩金特指出,「報告強調英國依舊在印太區域,特別是透過自由航行堅持維護國際規範,這正好與我們的航艦打擊群,今年重返該地區的行動相呼應。」
英國雖未完全放棄印太關注,但印太策略變得更間接且依賴多邊安全合作。英國期望在2030年能將軍備支出提高到GDP的3%,以因應新一輪的軍備需求,但仍未達北約開核心軍備達3.5%,加上綜合建設達5%的要求。
公視國際記者洪雅芳報導,「這個計畫展現了英國政府的決心,但是英國緊張的財政支出是否能夠支持這個企圖心,目前也是外界最大的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