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台東富山保育區放流抱卵龍蝦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上午在台東縣富山漁業資源保護區,海漁基金會和一個宗教團體發起放流龍蝦的活動,共有80多位民眾合力將4種不同品種的抱卵龍蝦和蝦苗放回海裡。由於保護區禁止捕撈,海漁基金會希望龍蝦在受保護的環境繁殖生長再向外擴展,修復週邊海域被大量捕捉而逐漸減少的龍蝦生態。

22日上午海漁基金會和宗教團體帶來抱卵的日本龍蝦、波紋龍蝦、密毛龍蝦和錦繡龍蝦苗一共4種、共365隻在台灣海域常見、也常被捕捉的龍蝦,和台東區漁會富山漁業資源保護區合作放流到核心保護區。

80多位參加的民眾在海灘上接力,一桶一桶把這些龍蝦放進海裡繼續繁殖生長,未來牠們族群能再向外擴展,修復週邊被過度捕撈的海域生態。

海漁基金會執行長黃章陽表示,「保育區裡面核心區是禁止捕撈、任何的魚類漁業的行為,所以我們選擇在這裡,那重點如果龍蝦數量溢出的話,代表這效果是好的。」

海漁基金會表示,不是只放流這些龍蝦而已,還會和台東區漁會合作加強巡守保護,避免有民眾來偷捕。

台東區漁會總幹事李振元指出,「以前巡守的強度沒那麼強,當然就是會有一些不肖人士會來濫捕,現在我們有加強巡守的量能,當然可以減少很多濫捕的機會。」

台東縣政府94年就劃設富山漁業資源保護區,縣府呼籲民眾不要在保護區範圍內違規採捕,否則會依《漁業法》規定處罰3萬到15萬元罰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