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就職週年持續深化外交 美各州政府在台設24辦事處

總統賴清德就職將在520滿1週年,在外交部分,賴總統面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比起價值相近更重視實質利益,揮出關稅大刀,增添不確定性,對台政策也回歸「戰略模糊」。如何在川普2.0時代維繫台美關係,眼前仍充滿挑戰。而對於和台灣同屬第一島鏈的日本,有學者認為,賴總統可以藉由自身對日人脈優勢,提升台日在防衛、經濟等領域的合作層級。

會見美國聯邦參眾議院跨黨派訪團,總統賴清德上任以來,美國國會維持訪台力道,也不斷提出挺台法案,像是台灣關係強化法案、台灣代表處法案;眾議院日前還通過,解除與台互動限制的台灣保證實施法案,以及強調聯大第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的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展現支持台灣態度。

而我與美方在州層級的交流更日益蓬勃,截至2024年,美國各州政府已在台灣設立24個辦事處,著重投資交流。

總統賴清德在今(2025)年3月18日,對美國亞利桑納州長郝愷悌(Katie Hobbs)說:「台積電宣布,將增加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

總統賴清德在3月21日,曾經對美國阿拉斯加州長鄧利維(Mike Dunleavy)表示,「台灣有興趣採購阿拉斯加的天然氣。」

努力搭建更多台美經貿橋梁,因為美國總統川普回歸白宮後,比起價值相近更重視實質利益,揮出的關稅大刀再為國際情勢增添變數。

總統賴清德在4月6日曾經表示,「我們要讓美國清楚知道,台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

川普還曾多次表達,台灣應向美國支付國防費用,也不願明確承諾協防台灣,戰略模糊政策當中多了不確定性。

然而川普1.0時期,曾批准11次超過180億美元對台軍售。台美互動更有許多突破,包括川普當選後,接受時任總統蔡英文致電恭賀,雙方交談10多分鐘。

美國內閣與國務院官員訪台層級更打破紀錄,2020年時任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 II)與時任國務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就接連來台,其實也反應美中台關係的微妙變化。

淡江大學國際與戰略所所長李大中表示,「2.0川普的主導性比1.0更強,所以有時候我們當然在維護台灣最大利益之下,稍微地投其所好或是理解川普,那嘗試在這其中找到符合台美,比較共同利害角度去做切入,可能是我們要努力的重點。賴清德總統也會希望說能夠出訪我們的中南美洲邦交國,有機會能夠過境到美國的本土。」

學者分析,賴總統下回出訪目的地若是中南美洲友邦,能否過境美國本土、接待層級如何,是台美關係下一階段的指標。

公視記者葉霈萱報導,「過去外交部大門口擺放的是12面承認中華民國主權的邦交國國旗,不過賴總統上任後,新增了G7以及印太區域國家的12面國旗,其中的重中之重,除了美國還有日本。」

2024年8月,日本現任首相石破茂在宣布參選前訪台,和賴總統會面時強調,台日應共同加強嚇阻力。而日本政府日前首度公布因應「台灣有事」的離島撤離計畫,以及成立統合作戰司令部,也被解讀若台海有突發狀況,能夠快速因應。

同時我行政院聘請前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岩崎茂擔任顧問,凸顯台日對區域穩定的戰略共識。

台灣日本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指出,「宣示了台日之間,已經突破以前的一些限制,凸顯日本對台灣安全這部分鏈接的決心。從一個理念的盟國,現在已經變成準軍事、準安全的一個盟友。」

學者認為,賴總統可以藉由自身對日人脈優勢,提升台日在防衛、經濟等領域的合作層級。雖然台灣國際處境特殊,但透過外交互動、累積實力,持續拓展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