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打算利用台中和平區、德基及谷關水庫的水位落差,設置水力發電機組,下週一(12日)將進行二階環評初審。但環團認為,這項工程必須在2個水庫間挖10.7公里隧道及興建抽蓄電廠,但當地屬地質脆弱區,可能釀成災害,且工期長達10年,對居民生活更造成衝擊,要求撤案。
拿起台電打算進行的大甲溪光明計畫概況圖,環團表達既是憂心,更是錯愕,批評工程將造成不可逆的衝擊和傷害。
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許心欣指出,「要用炸山的方式去挖這條10公里的隧道,我們認為這會讓中橫這邊脆弱的地質雪上加霜,會加劇山崩地滑。」
「大甲溪光明計畫」是台電利用大甲溪上游的德基和谷關2個水庫的落差,進行水力發電並設置機組,並要打通10.7公里的頭水隧道,用電離峰時間可將下池谷關水庫的水,抽至上池德基水庫來儲能。
但環團表示,當地地質脆弱,又是台灣黑熊的棲地,長達10年的工期更嚴重衝擊居民生活。
台中市和平區梨山里長賴盛功表示,「中橫臨37便道也要復建工程,這工程一做會不會影響臨37便道的居民通行?」
台電表示,繼日月潭和大觀之後,執行第3座大型抽蓄水力計畫,預算大約600億元,裝置容量為約61萬瓩。除了不再新設壩體,亦不影響大甲溪現有水文,是一處環境影響低、條件優良的場址,也因為主要設施多位於地下,可降低對地表與生態的衝擊。
台電發言人蔡志孟回應,「在施工的部分,土方會在中橫的管制鄰近範圍內去堆置,不會再去運出來。運輸的作業時間也會配合居民的通行時間,降低交通的干擾。」
台電表示,之所以設置是要因應再生能源,緊急調度需要的電力,提升儲能調度功能。目前即將進行到二階環評初審的階段,也會加強和當地溝通,但環團還是堅持反對,要求台電撤案。